一、教后反思

一、教后反思

1.在读数中积累数感

数感是数出来的,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去数数、读数是比较有效且易操作的方法。第一次全体读数:出示第5行的数后提问“这些数的位置在哪里”,并引导男生读数,教师板书第5行10个数;出示第3列的数后提问“这些数的位置在哪里”,并引导女生读数,教师板书第3列10个数;同时启发学生回味:刚才你们读数、老师写数,肯定对这些数有了感觉。这样就能很快唤起学生对旧知的记忆。第二次同桌互读:让学生先圈出一行或一列数,并读给同桌听,最后说说有什么发现。这样就能把旧知的整理很快纳入新知学习中。第三次个别范读: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先读数,再说发现,相互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这样的三次读数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积累数感,培养抽象能力。

2.在数形结合中逐渐发展几何直观

行和列确定一个位置的二维思想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而下一课时“两位数加减法复习”中学生要运用二维思想将算式进行分类。因此,必须在本课中予以突破。课前调查发现,有学生认为第5行有10个数,第3列有10个数,所以第5行第3列有20个数。实际教学中,有学生说还是10个数;有学生说6个,是指从43开始向下的6个数;有学生说只有1个,他的解释让我们赞叹。孩子说:你看,百数表第5行和第3列交叉的位置只有一个,所以只对应一个数。孩子接着解释:如果是两行或者两列,它们不能交叉(不会用“平行”描述,只能用手势比划着),所以找不到数,一定要有行有列才会交叉出43这个数来。引导学生体会这个数既要满足第5行的要求,还要满足第3列的要求,巧妙渗透了二维思想。这一思想方法的突破借助了直观工具“百数表”,真正体现了“形使数更直观,数使形更入微”。

3.在联系旧知中逐渐发展空间观念

学生已经学习了上下左右等方位,初步具有相互位置关系的表象,在“圈、读、说”的活动中认识到行的规律是从左往右依次多1,列的规律是从上往下依次多10,从不断读数中感悟规律:从左往右加1,从右往左减1,从上往下加10,从下往上减10。通过标示箭头走向让学生观察到:从43“走到”25先向右两列再向上两行,可以用算式43+2-20=25来表示;从25“走到”43先向左两列再向下两行,可以用算式25-2+20=43来表示。在这样的两个活动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