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后反思

一、教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方法和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理算法,帮助学生体会转化的思想和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

1.注重教材前后知识脉络的联系

在引入环节,我以生活中的组合图形为切入点,抽象出平面几何图形,并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以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数格子和列算式。在计算面积的同时提出疑问:除了数格子的方法外,这些组合图形能用计算的方法求面积吗?引发学生思维的快速启动与思考。

格子图的使用既帮助学生复习了求面积的基本方法,又将不同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联系起来,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形成了脉络,帮助学生构建了知识体系。

2.注重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亲身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在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我先让学生自主探究计算方法,然后在小组之间、全班之间进行广泛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体会合作的乐趣等,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提升。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割、补、移的方法后,我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自主交流方法。整个活动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将课堂还给学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渗透

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突出解题思路的训练以及解题方法的指导与总结,将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计算完面积后,归纳总结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两种方法:基本图形面积之差或面积之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能够举一反三。本节课求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掌握得比较好,这与课堂上注重学生对方法的内化分不开。

这节课我以“数学思想—能力培养—知识形成”为知识脉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探索中体验,在交流中提升,帮助学生体会数学中的转化思想、优化思想。培养分析解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最终体会到数学中的“转化”“优化”思想。转化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因此在教学中,以“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知识为载体,重点放在渗透数学思想上。

4.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方法、思想的学习,学生独立练习时间不充足

本节课在时间安排上不够科学,把大量时间用在方法的呈现和总结上,学生独立练习时间不够充分,因而在图形D几种方法的呈现和优化方法的过程中比较匆忙。少数学生没有达到预想的学习效果,没有得到应有的提升。

5.学生对转化思想认识不深

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印象不是很深,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蕴含转化思想内容的教学比较分散地附着在各项知识教学中,师生教学中更多地关心了知识本身,对转化这种思维没有理解到位,学生难以对转化思想形成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