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后反思

一、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中,一方面借助素材(生活中的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另一方面认识到学生准备圆规又很想画圆这一特点,在教材用圆规画圆中引入探究圆,从认识圆规到规范画圆,从结合生活中的画圆方法,揭示圆的相关概念。在一步步操作中让学生逐步认识圆,继而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本节课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中理解新知识,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

1.自主探究,在实践中感悟方法

教学圆心、半径,不急于传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画圆,而在画圆这个教学片段中我不是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圆的画法,而是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尝试着画圆,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了圆的画法。在学生介绍画圆的经验时,我利用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学,借助学生的实践操作,比较发现圆都是定点、定长、绕一周形成,继而通过自学让学生认识定点就是定圆心,定长就是定半径。

学会画圆后我又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比较所画的圆,很自然地解决了“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等问题。在认识圆的特征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圆片、直尺、圆规等研究工具,选择研究材料,通过实际动手折、量、比、画等手段,在独立探索和小组合作中学习,获得关于圆的基本特征的丰富的动态表象。

2.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课末引导学生探讨夺宝游戏规则是否公平,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而且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身边有数学,伸出手就能触摸到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3.以素材为载体,呈现传统文化

课末揭示古代对圆的记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进一步了解中国在数学上的成就,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受其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激发爱国情感。

4.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对于用圆规画圆,虽然设计的是一步步递进的环节,但是在实施时并没有充分利用各个环节,重难点解析得不透彻,有些学生依旧没能规范画圆。

关于如何让学生自学以及自学效果的反馈还是把握不住,导致部分学生对于圆的圆心、半径等概念的理解不够到位。

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机智稍有欠缺,对于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信息处理不灵活,给人的感觉是对课不熟,造成教师不是很投入课堂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