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后反思
2025年11月27日
一、教后反思
1.操作探究——分还是合
操作探究“分还是合”,几经斟酌。合,探究的时间相对节省,能通过宽不同和宽相同的两条长方形色带的交叠活动,同时展示四种不同的交叠情况(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菱形、正方形),能让学生从整体去认识平行四边形。但学生总喜欢从“对边相等”的角度去概括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教师几经引导,才勉强得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学生的关注度集中到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上,而对一般的平行四边形的表象不够深刻。分,探究活动的时间跨度比较长。第一层,探究宽不同的两条长方形色带的交叠情况,从一般的平行四边形入手,推理得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揭示概念。第二层,探究宽相同的两条长方形色带的交叠情况,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特殊情况,理解它们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从一般到特殊,再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更清晰,能触摸到数学本质。最后,我选择分两层进行操作探究。
2.梳理关系——是否借助表格
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关系;在二年级下学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在本节课的研究中,知道了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真正理解了吗?我一直在思索。是否需要多媒体直观演示三者的动态变化关系?是否需要借助图形特征的表格来联结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该放还是该导?经过几次试教,基于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我决定尝试借助表格梳理三者之间的关系。把表格作为梳理关系的支架,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从而达到真正理解三者包含关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