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改进设想
2025年11月27日
二、改进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奇数和偶数,感知奇偶数的模型,通过前测发现,学生认识奇偶数是没有难度的。在教学中,我还是不敢放手,在认识奇偶数上用了较多的时间。例如,与90相邻的两个偶数分别是多少?与21相邻的两个奇数分别是多少?尽管做了前测,但我还是没有发挥好它的作用,以至于在感知奇偶数模型的教学中处理不够到位,时间有些仓促。课上仅仅让学生发现偶数用长方形表示,奇数用缺角长方形表示,现在想来,还可以进一步追问下去:“偶数用什么样的长方形表示?奇数用什么样的缺角图形表示?”让学生理解用2个小正方形为一列的长方形每次加1列表示偶数,用缺了一角的图形每次加1列表示奇数。这样一来就可以方便找出后面环节中依次两个一列增加的图形有什么规律,不仅使用图形表示的奇偶数模型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而且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
@点评:
直观一直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本节课从“直观感知,看到事实”到“直观理解,明白算理”,充分展现了几何直观的优势。
首先让学生认识该模型与奇数、偶数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然后想象无论多大的奇数、偶数都能表示成这样的图形,为感悟和的奇偶性规律作好铺垫。
鉴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大多数情况下严格的、完整的证明是不切实际的,更多的是枚举归纳。杨老师并不满足于此,提出了“如果两个更大的偶数相加,和是奇数还是偶数?还要再举例吗?为什么?两个更大的奇数相加呢”等问题,利用该模型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以启发学生理解:两数无论多大,和的奇偶性规律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