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后反思

一、教后反思

1.学材选取应慎重

本节课探究活动中所采用的7个三角形是很慎重的,可以说这7个三角形代表了三角形中的所有类型,它们成为学生深入研究三角形的重要素材。它们是一个不多也一个都不能少!

2.换种方式更透彻

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将用小棒搭成的三角形按边分成了三类,教师从概念上让学生理解等边三角形已经具备等腰三角形两条边相等的特征,所以等边三角形归于等腰三角形这一类。学生对此仍不是非常明白。

怎样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等边三角形属于等腰三角形呢?这从“轴对称图形”内容中可以得到启发:三角形的轴对称是怎样的呢?从此处思考,于是有了这节课探究的新角度,从三角形的轴对称去探究,马上就能呈现出三边不相等的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两边相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的特殊之处立即凸显出来。有时换种方式更能透彻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3.尝试探究有惊喜

学生借助集合图认识三角形按角与按边分类,更能清楚地看出分类的结果,这是一种几何直观的培养。根据按边分与按角分的联系将两个集合图合并成一个集合图,对学生而言会不会超出其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呢?怎样才能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进行有效点拨呢?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按边分与按角分的联系后,有一部分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出如何将两个集合图合并成一个集合图,并理解每一块所表示的三角形。这是教学尝试以后得到的课堂惊喜。

4.留有遗憾需改进

整节课从复习旧知到引入新知再到深入探究,都比较流畅,课堂中学生的思维火花也时常蹦出,但整节课用时过长。究其原因,主要是在第二个探究活动将两个集合图合并成一个集合图时,学生花费了很长时间,一部分学生仍不能正确地合并两个集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