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后反思

一、教后反思

我根据现实情况对教材进行了整合和梳理,先让学生收集水、电、天然气的账单,对账单进行初步的了解,然后带着问题在课堂中通过合作、交流、讨论来获取处理信息的方法,用数学中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生非常积极主动。

让数学回归生活。强调在数学课教学过程中,学习与生活密切联系,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个体的情感需求。课堂第二环节电费单的认识中,首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课前收集的信息,相互交流,初步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其次在小组交流中解决一部分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解决小组内的问题(如什么是倍率,什么是地方附加捐,什么是分时电表等)。最后通过对自己家电费账单的验算,把数学与日常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账单在小组内进行比较,找出用电量最大和最小的,交流他们家是怎样用电的。通过比较、讨论、交流,了解节约能源的必要性,了解如何才能节约用电以及10点后用电的好处(既可以节省电费开支,也是避开用电高峰的有效举措之一。)此处适时地进行节约能源的教育,养成学生节约能源的好习惯。

在第一环节天然气账单的信息提取中,课堂上学生提取了部分无效的信息,应及时细化成有效信息,用计算器计算水,电、煤的数量、单价或总价。教学中可以把有效信息和无效信息都先出示,再归纳出有效信息。

播放的视频时间略长。在教学中,计算的量和题型偏少。在教学第二环节电费单的结算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情景——没有分时电表的电费结算和有分时电表的电费结算相差多少元?进一步运用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