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后反思

一、教后反思

本节课完全是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习,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活动,感受24时计时法的产生,认识到24时计时法与分段计时法的区别与联系。

1.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切入点

学生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已经能结合具体情境用上午几时(半)、下午几时(半)表示生活中某一具体时刻。课始教师只出示一个10时的钟面,提问“这时你在干什么”,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自然引出上午10时和晚上10时,并趁势追问:“能否用一种既简洁又明了的方法,让人一眼就看出是上午10时还是晚上10时?”这样的引入既复习了旧知,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更调动了学生学习24时计时法的积极性,为学习后续内容打下了基础。数学教学往往是以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卷入其中。

2.在充分感知中解决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用24时计时法表示生活中某一具体时刻,并能和分段计时法进行灵活转换。其中,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的时刻相对来说难度比较大,所以在这一环节,教师打破常规,不是一小时一小时地数出来,而是通过“从中午12时开始,又经过了几小时”这一策略,结合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的转动,感受24时计时法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