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1.操作活动
(1)探究长方形的周长
师:在探究它们的周长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测量周长?
生1:可以用绳子先围一围,再测量绳子的长短。
生2:也可以用直尺直接量。
生3:也可以用皮尺绕长方形一圈量出周长。
师:你们想出的3种方法都很好。可是在实际生活中,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方便呀?
生:直尺。
师:那么,老师想请同学们接着猜一猜,长方形的周长到底和什么有关系呢?
生: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你们这个大胆猜测到底对不对?老师相信完成接下来的学习任务,你们就能自己找到答案了。现在就请你们尝试计算出它们的周长。
学生活动。
师:谁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生:我测量了四条边,将四条边的长度依次相加,12+8+12+8=40(cm)。
师:你的想法真好,将四条边的长度依次相加就是长方形的周长,谁能用文字概括一下长方形的周长等于什么?
生: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我只测量了两条边。
师:为什么?
生: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所以只要测量一条长和一条宽,计算出12×2+8×2=40(cm)。
师:你说得真好,能够利用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来计算周长。现在谁能说一说长方形的周长又等于什么呢?
生: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师: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生:(12+8)×2=40(cm)。因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长+宽,可以将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先加起来,有这样的两组,所以再乘2。
师:他的想法正确吗?
生:他说的是对的,我也是这么算的,先算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正好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再乘2不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吗?
师:两位同学真聪明,很有自己的见解,我们应该为这样的同学鼓掌!
师:现在,你认为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怎么表示呢?
生: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师: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这一算法,老师还给大家做了一个活动的教具,如果把红色的长和蓝色的宽看作一组的话,也就是什么?
生:长加宽。
师:那么,在长方形的周长里有几组这样的长加宽?
生:2组。
师:现在你理解为什么可以用(长+宽)×2来求长方形的周长了吗?
生:理解了。
师:请你们把第三种方法的含义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同桌交流。
师:大家刚才都在动脑筋、想办法,真不错!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2)探究正方形的周长
师:这张正方形贺卡需要多长的花边呢?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生:我测量了一条边,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10×4=40(cm)。
师:所以正方形的周长等于?
生(齐):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师:同学们真聪明,马上就发现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总结、验证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同学们已经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现在请同学们在格子图中分别画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量一量、算一算,验证自己的发现。
学生活动。
(4)模仿练习
师:请同学们求出下列图形的周长。

生:10×2+5×2=30(cm)。
生:(10+5)×2=30(cm)。
生:7×4=28(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