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改进设想
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课后笔者不断进行反思,对于其中一些课堂环节作了相应改进。
1.结合课堂操作,丰富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整堂课原本的设计基本上只让学生说与写,真正的动手操作少之又少。比如,在利用算盘进行教学时,原本只是让学生看着算盘读数。这里其实可以充分利用算盘这个教学资源,让学生看着读数自己动手拨算盘,在拨动算盘的过程中体会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和规则,也让学生的头脑活跃起来。手脑相长,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在操作的基础上明其理。
2.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本节课上,教师的评价方式还是比较单一的,评价语言也比较笼统,没能从学生的具体回答中抓住闪光点进行有效的评价。
例如,面对“5060怎么读”这一问题,有学生回答:“读作五千零六十,中间的零只读一个,而末尾的零不读。”这位学生不仅读对了,而且讲出了为什么这么读的原因。而教师只是评价了一句:“你读得真好!”那么,到底好在哪里呢?如果能换个表述:“这位同学不仅读得好,而且解释了这么读的原因,能够灵活应用刚才所学的读法,真是一个会学以致用的孩子!”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结果性评价,而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发言好在哪里,既突出反馈的有效性,又激励了学生,同时使其他学生受到启示。
除了教师评价,在小组合作进行分类时,应该有小组评价。在同桌合作时,也应及时互评。课的最后,还可以根据所学内容选择几点对整堂课进行整体性评价,既不浪费教学时间,又通过多元化的评价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自我、体验成功,增强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热情。
@点评:
数学知识的获得往往通过建立联系的方式进行,可以是新知与旧知的联系,也可以是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两点在张老师的这节课中都体现得较为充分。课一开始复习千以内数的读写,引入本课要学习的万以内数的读写,很好地将旧知与新知建立起联系。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读写时,教师借助算盘让学生合作探究出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从中理解数位的意义,引出数位顺序表。学生运用获得的方法来读写生活中的大数,很好地建立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用读出数感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本课中体现得比较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