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投入规模偏小

(二)财政支农投入规模偏小

目前我国各级政府财政支农总量虽然在增加,就所调研的卢氏县而言,近年来也稳步上升,但无论与农业总产值还是与GDP增速相比其投入规模仍明显偏小。目前我国财政支农总量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2%,远远低于受WTO规则限制的17%。据近年来《中国财政年鉴》相关资料显示,1990—2015年我国增速最快的是GDP,其次是财政总支出,增速最慢的是支农支出,即财政支农支出的增长速度远低于GDP的增长速度。有的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在总量上虽然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但真正用于支援农业生产的支出仍增长缓慢,其原因主要是农业主管部门增人、调资,农业事业费的增长速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现行许多支农项目都要求地方财政给予配套,而多数市、县政府在不堪重负、无力配套的情况下,为争取到上级的财政支农资金,仍对涉农项目资金作出配套承诺,致使多数项目配套资金无法足额、及时拨付到位,先实施后配套或虚假配套现象十分突出。此外,由于“三农”投入主要是依靠财政扶持,且倾向于资金和项目上的直接扶持,财政引导机制不健全,示范带动作用有限,社会主体投入明显缺失,多渠道、多元化“三农”投入格局尚未建立,也直接影响到支农投入规模的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