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三农”主要矛盾,提升财政支农整体效应

(五)抓住“三农”主要矛盾,提升财政支农整体效应

目前国家向农民发放的一些惠农补贴,总的特征是面上范围大,户均额度小,直接装进了农民的“腰包”。从其实施效果看,这些惠农补贴政策,大都是给了农民以改善眼下生产生活困难的“兔子”,而对真正能起到“枪”的作用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却相对不够重视。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中央和地方财力都十分有限,只有把有限的、分散补贴于千家万户的资金集中起来,用到农民想办而办不成的大事、想解决而解决不了的突出问题上,用到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劲上,让农民不再领着补贴种旱田,看着老天脸色求收成,变支农资金的“输血”功能为“造血”功能,变支农资金的送“兔子”效应为送“枪”效应。只有抓住和解决好“三农”的主要矛盾,把支农资金用到最该用到的地方,才会使有限的支农资金发挥出更大、更深远的整体效应,才会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得到更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