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农整体效应欠佳

(五)财政支农整体效应欠佳

财政支农的最终目标是让数亿农民奔小康,过上富裕生活,而对于绝大多数农民来说,农田水利问题解决不了,“奔小康”和“富裕生活”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遥远的梦。据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相关资料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6637.4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6587.3万公顷,仅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9.6%,这表明我国绝大多数农田仍靠天吃饭。这一点在豫西深山区的卢氏县表现得更为突出。该县拥有耕地3.8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0.4万公顷,有89.5%的土地仍常年受到干旱的威胁。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农村尚能发挥作用的中小型水库,大都是三四十年前修建的,改革开放以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虽然也采取了大量措施并取得明显成效,但多属于“小打小闹”,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靠天吃饭问题。此外,还有许多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中小型水利设施因无钱维修而长期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一些地方水资源污染严重,使农业可利用的优质水资源陷入日益萎缩的境地,一些地方农田水利工程因产权不明、经费不足等因素影响“重建轻管”现象比较普遍。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多年来,由于我国在财政支农方面没有抓住更没有解决好这个主要矛盾,因而导致大量财政支农资金没有用到最该用到的地方,严重影响到财政支农投入整体效应的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