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平顶山市经济转型发展需要采取的措施

三、促进平顶山市经济转型发展需要采取的措施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平顶山市爬坡过坎、转型攻坚的关键时期。作为全国重要的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平顶山加快结构调整的任务更繁重、时间更紧迫,只有调整转型比其他城市力度更大、速度更快、效果更好,才能摆脱目前的被动局面。

一是扩大有效投资。在投资方向上,着力抓好产业投资,加强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项目的谋划实施,千方百计提高其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在投资主体上,着力抓好民间投资,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着力解决政策环境不优、发展预期不稳、投资意愿不强等问题;积极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促进民间投资快速增长。在工作重点上,着力抓好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纳入省“5818”扩大有效投资行动的400个重大项目建设,强化对各县(市、区)“四上”单位新增入库工作的考核奖励,争取更多新增企业入库。同时,强化要素保障。着力做好银企专题对接、企业上市、专项债券申报发行、政府存量债务置换等工作,切实增强资金保障能力。加大土地收储力度,有效盘活僵尸企业占用的土地资源,确保满足用地需求。

二是持续提高发展质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落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及配套专项方案,科学施策去库存、积极稳妥去杠杆、多措并举降成本、统筹发力补短板,坚定不移地优化存量、扩大增量,不断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持续抓好载体建设。开展产业集聚区晋位升级攻坚行动,强化督导服务,完善推进机制,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2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300亿元;力争产业集聚区年度考核位次前移,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晋级二星级,鲁山县产业集聚区晋级一星级。加快服务业“两区”提速扩容,健全工作机构和推进机制,完善“两区”功能,确保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以上。做好服务业专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培育储备工作,力争成功申报一批省级服务业专业园区。大力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国家卫生城市复审,突出“三拆三改”,抓好断头路改造、海绵城市建设、湛河18条支沟治理等重点工作,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谋划发展一批特色小镇,深入实施乡村清洁工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是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三十五证合一”“减证便民”专项行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等重点工作。持续深化模拟审批试点建设,切实提高审批效率。继续深化医药卫生、财税体制等改革,确保按时完成城市公立医院、农信社组建农商行等改革任务。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认真谋划论证招商项目,建好项目库和工作台账,加大专项督查力度,切实提高项目合同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开工率。抓紧出台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充分调动部门招商引资积极性,不断优化开放招商环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引领型企业、人才、平台和机构,推进大数据小镇规划建设,与省科技厅、河南城建学院、平顶山学院共同建好大学科技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深化财政涉企资金基金化改革,逐步取消竞争性领域专项资金,转为实行基金等市场化模式运作,启动科技创新及先进制造业基金、电子商务发展基金、农业发展基金、新型城镇化发展(PPP)基金等政府性产业发展基金,投向政府支持的重点产业项目。

四是持续打好“四大攻坚战”。着力打好转型发展攻坚战。落实平顶山市转型发展攻坚总体方案和五个专项攻坚方案,围绕12个重点攻坚产业,抓紧建立产业发展项目库,加快推动100个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力争尽快取得实效。积极主动与国家和省沟通汇报,确保成功创建国家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脱贫攻坚百日会战,夯实脱贫攻坚责任,巩固精准识别成果,严格精准退出,力求在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医疗健康扶贫、金融扶贫等方面取得实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翻身仗。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续推进十大攻坚行动,切实抓好电代煤、气代煤、散煤治理、洁净型煤替代、集中供热改造等重点工作,科学治污、精准治污,全力推动环境污染防治实现“五大转变”,确保全面完成环境污染防治目标任务。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攻坚。做好省属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扫尾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分离移交任务。加快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国有企业负责人选拔制度和薪酬制度、国有资产监管方式等改革。继续做好市燃气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尽快启动市属国有企业剥离办社会职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