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三)大力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绿色可持续,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导向。资源环境承载压力日益加大的趋势表明,过去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老路已难以为继,迫切需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财政支农工作也要把支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财政政策要更加注重农、林、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保护,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积极推进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探索建立符合市情,可持续、可推广、多形式的支持“粮经”“粮绿”“粮饲”轮作休耕方式,合理确定补助标准,按照市场主体回收、专门机构处置和公共财政扶持的思路,开展废旧农膜及农药包装回收处理试点,支持规模畜禽养殖场与规模种植主体对接,推动养殖粪污就近还田。继续支持测土配方施肥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试点等耕地质量建设项目实施。大力支持发展循环农业,完善财政对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补助政策。加快形成有利于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的市场导向,通过提高农业投入品减量使用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开展“三品一标”名优农产品认证,支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新型肥料农药研发与推广使用,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优先在粮食主产区、环境“欠账”地区和敏感流域,对直接承担生态保护责任的区域和农户,予以经济补偿,给自然留下更多承载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沃土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继续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加强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支持绿色建设,推进绿化与珍贵化、彩色化和效益化相统一,发挥林业生态安全网作用。继续安排专项资金,建立健全以公共财政为主导,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提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与水安全提供支撑。支持灌区改造和节水灌溉项目实施,扶持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