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财政收入管理建议
1.培植稳固财源,优化财政收入结构。从长期看,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经济是地方财政走出困境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和社会投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形成一批重点纳税企业和纳税大户,抓好新建项目的开工建设和在建项目的投产进度,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县级工业基础、资源禀赋等要素,重点发展工业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效益和辐射带动效应,丰富和夯实税源基础。不断优化县级三次产业结构,推动第三产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在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突出发展旅游业、交通物流业、休闲娱乐业,尽快形成第三产业的龙头,提高第三产业税收占比,使税收产业结构更趋合理。
2.强化收入征管。依托综合治税信息平台,加强对重点税源行业、企业的监控,开展以电控税、以水控税、以票控税,加大对增值税、所得税等主体税种的征收力度。在车船税方面,建议建立全省上下一盘棋制度,将全省车船税统一缴入省级国库,由省财政根据各地车辆数,合理分配至相应县(市)。“营改增”之后,增值税由国税部门征收,国税征管系统不支持代征城建税和教育附加税,造成附加税费的流失。目前,新郑市国地税在征管过程中逐步完善,或地税部门派人到国税征收大厅征收,或国税部门在办理增值税时要求增值税纳税人必须出具城建税税票和教育附加税税票,做到以税控税,防止附加税费的流失。支持未在县级注册企业尽快在县级办证,督促企业将经营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留在县级。健全收入考核机制。上级财政部门要改变目前简单的以财政收入增速等因素为主的考核机制,将考核重点调整到对组织财政收入的履职情况上来,合理量化各项评价指标,将是否依法征管、应收尽收、依法缴库等作为考核主要内容。完善非税收入征管考核机制,将是否存在空转、违规调节等行为纳入考核指标体系,引导财政收入征管部门规范征管,保证财政收入的真实性。
3.完善收入分配体制。一是在收入上划方面。工商局、质监局、食药局等部门机构下划县(市)级后,每年县级需按核定收入基数上解郑州市,但近几年国家连续取消了行政收费收入、专项收入,导致县级收入持续下滑,同时,近几年国家出台增资政策,上述几个部门人员经费支出逐年增多,造成地方财政支出逐年加大,即收入上解基数未减少,地方财政支出逐年加大,建议减少上划数,加大对县级财力补助。二是在交警部门罚没收入方面。近年来外地车辆在县级违章后,有些是回车辆所在地缴纳罚款的,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通过银行系统缴纳罚款,一种是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网上缴纳,但均会通过全国非税收入联网系统统一汇总转入郑州市级非税收入。通过银行系统缴纳的罚没收入,郑州市已定期返还县级,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网上缴纳的罚没收入,近年来郑州市还未返还(如登封市),建议协调解决。三是在税收缴纳方面。目前,新郑市除少数大型企业有自己的物流公司外,大部分企业选择异地物流公司,造成运输业税收流失外地比较严重。建议加强物流企业管理,确保物流企业税收留在当地,由相关部门联手加强物流企业管理:各乡镇(办事处)牵头,交运、工商、国税部门配合,要求大型食品企业、物流园区必须成立具备完整资质的运输公司,在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依法纳税;政府积极培育龙头物流企业和优秀运输公司,通过信息技术对接生产流通环节,整合资源,提升运力运量,增加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