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评估及危险分级
(一)呼吸功能评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自限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卡他症状、咳嗽、咽痛、头痛、呼吸不畅等,急性期可有明显声嘶、讲话困难、高热、咽喉充血水肿、喘息、局部淋巴结肿大和触痛等。
几项研究显示上呼吸道感染会对肺功能产生影响。Collier AM 等[11]对55 例2.5 ~11 岁儿童进行了连续2 年的随访研究,结果发现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会出现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ed volume in first second,FEV1)、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的降低。
Dueck R 等[12]的一项动物研究显示副流感病毒感染时功能残气量下降和肺内分流增加,麻醉后相关的肺部改变有所增强。
呼吸功能的评估可参考慢性肺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相关评估,包括呼吸困难分级、术前肺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等,重点关注卡他症状、呼吸困难、气管炎、哮喘、结核、胸片异常等肺部疾病史。
(二)围手术期危险分级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分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根据其症状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轻、中、重三级[13(]表1-1-1)。
表1-1-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分级
2.危险评分·为了充分评估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呼吸道并发症的风险,Lee BJ 等[14]提出了专门针对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围手术期的风险评分,简称C0LDS评分(表1-1-2)。该评分标准由五部分组成:“C”指目前的症状和体征,按照上呼吸道感染的严重程度分别赋予不同的分值;“0”是指症状出现的时间,分为>4 周、2 ~4 周、<2 周三个区间;“L”表示肺部疾病;“D”是指维持通气的气道设备,包括气管导管、喉罩、面罩等;“S”代表手术类型。每部分由1、2、5 三个分值组成,总分为5 ~25 分,总分越大意味着风险越高。同时,该评分标准还采用“危险信号”的概念来表示C0LDS 评分与风险承受能力的对应关系。每个部分的最高得分(5 分)被认为是围手术期的一个“危险信号”,C0LDS 评分因此能够把“危险信号”的个数限定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如C0LDS 评分≤12 分能够保证危险信号个数不超过1 个;C0LDS 评分≤16 分表示危险信号个数不超过2 个;C0LDS 评分≤19 分表示危险信号个数不超过3 个。这种方法强调C0LDS 评分标准可作为一个灵活的个性化的决策工具,但不能作为一个通用的排除标准,因为尚无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来证明。
除此之外,有学者建议使用国际儿童哮喘和过敏研究小组制定的量表(修订版)进行术前评估[15],但该量表主要还是针对哮喘进行的,而且该量表未涉及围手术期风险的分级,因此在此并不适用。
表1-1-2 上呼吸道感染围手术期风险评分(COLDS 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