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创伤对麻醉决策的影响
大多数颅脑创伤都需要急诊进行手术治疗,对麻醉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麻醉管理的目标;②如何进行气道管理;③麻醉药物的选择;④围手术期如何进行监护;⑤相关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1.颅脑创伤麻醉管理的主要目标
(1)维持脑灌注压。
(2)治疗颅内高压。
(3)提供最佳手术状态。
(4)避免继发性脑损伤,如低氧血症、高/低二氧化碳血症、高/低糖血症,以及低血压等。
(5)提供合适的镇痛和麻醉。
2.气道管理·需要行手术治疗的颅脑创伤患者必然需要气管插管。事实上,大多数患者可能在到达手术室前已经完成气管插管。然而,部分患者,特别是硬膜外血肿仍然有自发意识和自主呼吸的患者,如果留置气管导管可能在运输过程中导致支气管插管甚至导管脱出;因此,必须确认导管的位置合适。对于尚未准备好气管插管的患者,气道管理具有复杂性,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情况紧急(因为缺氧状态的存在或者恶化)、颈椎状态的不确定性、气道的不确定性(由于口腔内血液、呕吐物等的存在,咽喉损伤或颅底骨折)、饱胃、颅内高压等不确定状态。所有创伤性脑损伤患者需要紧急手术必须考虑到饱胃状态以及气道管理必须考虑可能存在潜在颈椎损伤。虽然有报道表明颅脑创伤患者颈椎损伤的发病率与普通创伤人群类似,但最近也有证据表明颅脑创伤患者颈椎损伤的发生率更高,尤其是那些低GCS 评分和无意识的严重颅脑损伤患者中[44]。
气管插管技术的选择是由紧迫性、个人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可利用的资源等决定[45]。直接喉镜明视下经口气管内插管是紧急情况下确保气道通畅的首选方法,操作时尽可能稳定颈椎,并适当压迫环状软骨防止空气进入胃以及胃内容物反流。经鼻插管禁用于颅底骨折、严重的面部骨折或出血倾向患者。在任何情况下,建议做好困难插管的准备,并考虑到由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导致的脑血流量增加及颅内压增高造成的重大风险。
3.麻醉药物的选择·静脉和挥发性麻醉药物之间存在的重要的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差异。静脉麻醉药,如硫喷妥钠、异丙酚和依托咪酯等会导致大脑血管收缩、减少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脑氧代谢率(CMR02)及颅内压等[46]。阿片类药物在机械通气的状态下对脑血流动力学没有直接影响[47]。所有挥发性麻醉药物(异氟烷、七氟醚、地氟醚等)降低CMR02,可能会导致大脑血管扩张,从而导致CBF 增加和颅内压增高。但在浓度小于1MAC 时,脑血管舒张作用最小,因此低浓度的吸入麻醉药可以用于颅脑创伤患者[48]。
然而,麻醉药物(吸入麻醉药vs.静脉麻醉药)对颅脑创伤的结局的作用目前尚未被证实。由于缺乏确凿的证据,选择任何一种麻醉技术都是可行的。此外,更重要的是,麻醉管理的原则应该坚持当前的严重颅脑创伤管理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