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损伤对麻醉决策的影响

(一)急性肾损伤对麻醉决策的影响

1.麻醉方式选择·有Meta 分析研究指出,挥发性麻醉药能明显降低急性肾损伤发生率,减少ICU 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Kambakamba 在一项全麻肝切手术中发现,硬膜外镇痛是术后AKI 的独立风险因素[18]。而Kim M 在一项对血管内腹主动脉瘤修复手术临床观察研究发现麻醉方式(全麻、非全麻)与急性肾损伤是独立不相关的[19]

2.术中监测·对于具有急性肾功能不全高危因素的患者,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有助于逆转肾损伤进展及改善预后。

(1)尿量监测:尿量监测是围手术期中最简单易行用于评估肾功能状态的监测手段,当每小时尿量减少时,应警惕肾损伤发生。Teixeira C 等在一项多中心研究中发现,ICU 患者尿量减少与患者28 日死亡率和AKI 发生率明显相关[20]。0h HJ 等研究发现,在持续肾替代治疗的患者中,其尿量与AKI 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21]

(2)血气分析:有利于评估患者全身状态及电解质情况,指导纠正高钾血症和高钙血症。

(3)平均动脉压:近来有研究发现,平均动脉压低于60 mmHg,与患者术后出现AKI 明显相关[22]。但Azau A 等研究发现,心脏手术患者在术中高平均动脉压,其术后AKI 发生率并没有明显降低[23]

3.麻醉药物选择·原则上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合理使用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药物。肾毒性药物:肾毒性药物有可能诱发或加重肾损伤,此类药物应慎用。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药物:尽可能避免使用,此类药物可能使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加重肾灌注不足,导致肾损伤进一步加重。

4.液体管理·2012 年KDIG0 关于AKI 的液体治疗中,建议在没有失血性休克的情况下,应用等张晶体液作为治疗急性肾损伤患者或急性肾损伤高危患者的首选扩张血管内容量治疗,而不推荐首选胶体液(白蛋白或淀粉类)[1]。对于真性脱水患者应用低渗性液体治疗,而循环血容量降低则应该用等张液体。目前公认的观点是优化血流动力学状态和纠正容量不足对肾功能有益,它将有助于将肾脏损伤的范围最小化,有利于急性肾损伤恢复,减少残余肾功能的损伤。大型多中心研究显示液体正平衡是改善60 日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高张HES 可能会导致“渗透性肾病”的病理改变,从而损伤肾功能。甚至有人推荐对ICU和围手术期患者,应该禁用HES。有Meta 分析的结论是高张胶体液对于肾脏的作用因胶体液种类而异,白蛋白具有肾脏保护作用,而高张淀粉类显示出肾脏毒性[1]

急性肾损伤患者也面临容量超负荷的风险,不考虑血管内容量增加而一味补液也会导致损伤。此外,补液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需要慎重,同时应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

5.血流动力学·需要格外关注急性肾损伤者或急性肾损伤高危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因为,低血压会导致肾脏灌注减少,当这种状态很严重或持续存在时则导致肾脏损伤[22,23]

6.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许多研究表明,多巴胺、非诺多泮、茶碱类药物等血管活性药物对于改善肾损伤无任何作用。最新的研究显示,多巴胺在正常人群中的肾脏血管扩张作用在急性肾损伤患者当中并不存在。Kellum 和Decker 也发现多巴胺在预防和治疗AKI 上并没有好处[24]。KDIG0 也指出由于目前缺乏证据支持多巴胺防治急性肾损伤,加上使用多巴胺潜在的风险,不建议使用多巴胺防治急性肾损伤[1]。Thakar 在对胃血管分流术的观察研究发现,ACEI/ARB 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导致AKI 发生率增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