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的现状

(一)器官移植的现状

自1967 年Bernard 完成人类首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以来,心脏移植术已成为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常规疗法,尤其是20 世纪80 年代末随着免疫抑制领域的全面发展,心脏移植(HT)的成活率明显提高。1982—2008 年全世界注册的HT 手术已经达8 万例。我国大陆虽然从20 世纪70 年代就开始了HT 的尝试,但早期进展缓慢,直到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国内为数不多的医院连续开展手术,总体HT 数量约有700 例。但由于国内没有统一的HT 注册系统,各家HT 中心患者的适应证的掌握情况、存活率、影响存活的危险因素不得而知。从1982 年开始注册登记以来,成人及儿童HT 后中位存活时间一般为10 年,那些存活超过1 年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3 年。中位生存时间呈现稳定的提高,从1980 年代的8.3 年至1990 年的10.4 年,2000 年又得到进一步提高。

1963 年6 月,首例人体肺移植手术在美国密西西比大学获得成功。1983 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单肺移植术的成功,标志着肺移植正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1986 年其又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双肺移植;20 世纪90 年代肺移植出现了快速的发展,出现双侧序贯肺移植术、心肺联合移植术。国际心肺移植协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eart & Lung Transplantation,ISHLT)登记的肺移植例数在1985 年仅为14 例,而在2005 年达到历史最高的2 196 例。从1988 年起,术后生存率明显提高。在对术后1 年、5 年死亡危险因素的回归分析中,移植年代仍然是一个显著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肺移植术后医疗在持续改善。尤其是2000 年之后,手术早期医疗的改善非常明显。ISHLT 对比1995—1999 年与2000 年后的两个时期,1 年生存率从74%增至81%,5 年生存率从47%增至54%[2]

自1963 年Stazrl 行第一例肝移植手术后,肝移植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实质性大脏器移植中,已跃居第二位,累积例数仅次于肾移植,1 年存活率已达80%~90%,5 年存活率可达75%左右。肝癌肝移植1 年存活率超过80%,2 年存活率超过50%。到2002 年10 月底,全球有记载的肝移植数目已达到100 000 例,并以每年10 000 例的速度递增。Kim 等报告了1987—1994 年在Baylor 大学医学中心和Mayo Clinic 的143 例患者肝移植效果[3],患者随访到1995 年12 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5.8 个月,患者肝移植术后1 年生存率93%,2 年生存率90%,5 年生存率88%。我国自20 世纪90 年代后,随着新一代强力免疫抑制剂药物的出现,术后ICU 水平的提高,使肝移植在我国日益成为一种普通的例行手术,成功率达95%,良性肝病肝移植后1 年存活率可达90%,3 年存活率为80.5%。

肾脏移植是众多器官移植中最早开展并获得成功的器官。至2005 年年底,全球完成68万多例同种肾移植,每年进行约3 万例肾移植。我国肾移植工作开始于20 世纪60 年代,至今已开展近7 万例。由于外科技术的进步、新的免疫抑制药物及方案的应用,使肾移植术后患者的存活率显著提高,存活时间大大延长[4]。移植后一年肾存活率已从50%上升至90%以上,最长的移植肾存活已达20 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