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决策和处理
1.前置胎盘产妇对麻醉的影响·前置胎盘产妇常因术前失血而导致贫血,引起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的不稳定,对于麻醉的耐受性较差,并且麻醉医师麻醉前准备时间较为仓促,提前制定好麻醉抢救预案是明智之举[18]。
2.建立在临床研究基础上的围手术期处理建议
(1)术前准备:处理要点如下[19,20]。
1)住院治疗,绝对卧床休息,左侧卧位,注意外阴消毒及卫生。
2)定时、间断给氧,以提高胎儿的血氧供应,禁止性交及阴道检查,避免过多的腹部检查等局部刺激,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屏气。
3)临床监护,除注意一般的血尿常规及生命体征变化外,须严密观察阴道出血量、次数及阴道排液情况,注意胎心,记数胎动,定期系统地进行尿雌三醇(E3)的测定和生物物理评分,以监测胎儿、胎盘功能及胎儿宫内情况。
4)B 超声检查,了解胎盘附着部位、大小、厚度、有无植入等情况,以便估计期待的期限;Hul 等[21]的研究显示,对前置胎盘并发胎盘植入者,术前明确诊断行择期剖宫产术终止妊娠者预后最佳。对前次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胎盘位置异常者应进行充分术前评估。Dwyer等[22]提出,超声检查对胎盘植入的准确率为80%,但MRI 在肥胖者及后壁胎盘患者的诊断中较超声检查更具明显优势,且MRI 可更准确地判断胎盘植入深度。
5)根据病情使用止血、宫缩抑制剂。
6)积极输血,纠正贫血。
(2)麻醉的选择:应该根据母体的情况及胎心情况考虑。Hong 等研究发现与全麻相比,行硬膜外麻醉的前置胎盘四级孕妇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术中输液需求量较少,术后血细胞比容下降程度低,失血量和Apgar 评分(1 min 和5 min)无差别[23]。但凡母体有活动性出血、低血容量休克,有明确的凝血功能异常或DIC,全身麻醉是唯一安全的选择,如母体和胎儿的安全要求在5 ~10 min 内进行剖宫产,全麻亦是最佳选择。母体情况尚好而胎儿宫内窘迫时,应将产妇迅速送入手术室,经吸纯氧行胎儿监护,如胎心恢复稳定,可选用椎管内阻滞;如胎心更加恶化应选择全身麻醉[24,25]。
有创监测:孕妇行剖宫产手术时,采用有创直接动脉血压监测技术[26],能较及时、准确地反映血压的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维持血压的稳定,对保障产妇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动脉测压导管还是动脉血标本采集的理想途径,避免对患者反复穿刺而造成伤害。采用颈内静脉置管,一方面可以通过中心静脉输液补充血容量,另一方面可以测定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开通静脉通路后,先补充一定量的液体,以补充基础生理需要量,同时可有效维持术中循环功能稳定,优化血液流变状态,改善微循环灌注,提高患者对失血的耐受性,减少手术时不必要的异体血输注。
(3)麻醉药物的使用:对前置胎盘产妇如果没有活动性出血可考虑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给予的药物剂量可酌情减少;对于急性大出血前置胎盘孕妇,常常是一经发现将立即实施剖宫产术,不完善的术前准备使得全身麻醉成为首选方式。针对前置胎盘剖宫产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少:有报道使用异戊巴比妥200 mg、琥珀酰胆碱60 mg,诱导行气管插管,60%笑气维持开始剖宫产,胎儿娩出后静脉泵注异丙酚3 ~5 mg /(kg·h),该方案患者无明显疼痛和神经并发症,胎儿Apgar 正常[27]。
(4)术中治疗及保护:临床医师应对凶险型前置胎盘引起高度重视。建立2 条以上畅通的静脉通路,同时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前即可开始输血补液提高血容量。
1)手术切口位置应尽量避开胎盘主体附着处,甚至可采用古典剖宫产术式行体部切口。
2)准备充足血源,寻求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及重症监护室的积极配合:完全性前置胎盘孕妇行剖宫产术时,术中出血一般较急,出血量大,几分钟内可达数百毫升甚至上千毫升,而且止血较困难[28,29]。因此,术前要配好一定量血液,以免术中出血凶猛,病情发展迅速。当患者出现大出血时,首选胶体液和晶体液共同输入快速扩容。大量输入等渗晶体液,短时间内晶体液会转移至组织间隙,可能在血容量尚未完全纠正时出现周围组织水肿。适时补充胶体液可弥补单纯晶体液的不足,具有扩容迅速、输液量小、作用持续时间长等优点,对凝血机制影响轻,改善微循环效果明显。在没有充足血源的情况下使用,可减少术中血液有效成分的丢失,保持有效循环容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30]。
3)大量输血的凝血功能管理:同时应重视对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监测。当外科操作无法控制出血或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高于正常1.5 倍以上时,应根据血浆丢失量适量补充新鲜冰冻血浆,同时输入凝血酶原复合物[31]。大失血时的丢失、消耗及大量输血的稀释使体内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减少,应及时输注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血小板≥50×109/L、纤维蛋白>1.0 g/L 即可维持正常凝血功能[32]。
4)血液回收机的应用。
(作者 邢纪斌,审校 黑子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