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行病学

一、流行病学

凝血功能异常是麻醉手术期间常遇到的血液系统问题,异常出血尤被关注。据统计,普通外科手术期间异常出血发生率为0.05%~4.0%,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异常出血高达5%~20%[1]

1.原发性出血性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1 /3,在成年人发病率为5/10 万~10/10 万,60 岁以上老年人是高发群体。血友病也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在男性人群中血友病A 的发病率约为1/5 000,血友病B 的发病率约为1/25 000,女性则极为罕见。此外,国内统计表明,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患者术中异常出血的发生率近60%。

2.继发性出血性疾病·肝肾功能异常常伴随凝血功能的异常。我国是肝炎、肝硬化高发国家,随着患者病情的不断进展,可出现肝实质损害,影响多种凝血因子或相关蛋白的合成,这也是终末期肝病患者具有明显的出血倾向的主要原因。临床调查显示近85%的肝病患者至少有一项止血、凝血实验异常。

重症患者并发凝血功能障碍十分常见,其发生率为10%~40%;由于患者本身生理功能受到严重破坏,一旦发生很容易死亡[2]。严重脑损伤患者发生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已是不争的事实,文献报道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达70%,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3]。李辉[4]统计2012 年1 月至2013 年12 月收治的529 例多发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7.6%;Brohi 等通过对1 867 例多发伤患者的研究提示,约24.4%的患者入院时存在不同形式的诱导性凝血功能障碍(trauma induced coagulopathy,TIC),并随着创伤严重程度的增加,其发生率的升高更为显著;损伤严重程度ISS 评分在45~59 分的创伤患者有超过一半存在TIC[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由妊娠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常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与预后密切相关;围手术期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者,手术创面严重渗血难止同时伴有身体其他部位广泛出血发生率近达90%,血压降低或休克的发生率约占74%。

3.血栓性疾病·血栓栓塞是肾病综合征患者最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出现血栓事件的概率为25%。在100 例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时发现,36 例(36%)发生了静脉血栓,其中33 例(33%)患者出现肾静脉血栓。17 例(17%)出现肺栓塞,19 例(19%)出现下腔静脉栓塞[6]。既往研究提示肾病综合征患者动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5.5%。

血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围手术期是血栓形成并造成危害的重要时段,各专科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如表4-3-1、表4-3-2 所示。

表4-3-1 深静脉血栓发病率

表4-3-2 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VTE)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