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肺移植
国际上肺移植的手术病死率<10%,ISHLT 公布的基准生存率分别为:3 个月88%、1 年78%、3 年63%、5 年51%、10 年28%;总体半寿期5.2 年,存活超过1 年者的半寿期7.3 年。值得提出C0PD 的肺移植取得较好的生存率,C0PD 受体1 年、3 年、5 年、10 年生存率分别是79.19%、62.14%、46.18%和33.17%,双肺移植受体的5 年生存率达66.17%±4.0%。至于生存质量,根据ISHLT 的统计,在那些报告功能状态数据齐全的中心,超过80%的生存受者在1年、3 年、5 年、10 年报告没有活动受限,超过35%的受者在移植后3 年、5 年仍在工作。
1.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临床上大约25%的肺移植受体发生严重的缺血再灌注损伤(I/RI)。I/RI 以非心源性肺水肿为典型表现,发生于肺移植的12 h 内。它是早期死亡和长期ICU 的最常见原因。发生I/RI 的患者采用保护性呼吸机支持、利尿和吸入N0 等。在紧急情况下可用ECM0。美国华盛顿BJ 医院在12 个患者中应用ECM0,存活了7 例,7 例患者均是在不可逆的肺损伤发生前、移植后24 h 内开始使用ECM0 的。
2.急性排斥·尽管肺移植免疫抑制剂的剂量和药物浓度水平均超过了其他的实质性器官移植的水平,经活检证实肺移植后的1 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仍高达80%。急性排斥的病理学特征是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急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是基于病情的严重程度、复发和患者的状态。典型的处理是前3 日静脉给予甲强龙(20 mg /kg),以后调整到维持剂量。
3.慢性移植体失去功能和细支气管阻塞综合征(B0S)·慢性移植体失去功能是组织学上以细支气管阻塞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移植后3 个月或更长时间排除支气管肺感染原因出现的进行性严重呼吸困难。肺移植1 年、3 年、5 年的无B0S 分别是85%、65%、47%。B0S 是成人肺移植术后移植肺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在生存超过1 年后,80%以上的死亡是肺的原因引起的,其中30%是由于支气管阻塞,许多患者不能从肺感染中恢复是由于严重的气道阻塞,或是治疗B0S 相关的免疫抑制的结果,对B0S 治疗的限制正在改变免疫抑制药物的选择。B0S 是免疫介导过程的积累,是由慢性排斥反应引起的。
综上所述,移植肺功能的评估主要涉及2 个因素:肺动脉高压及细支气管阻塞综合征。因移植肺丧失了神经调节,体液因素如肺动脉血PH 对肺循环起主要调节作用,因而术前应高度重视患者肺部感染状态。细支气管阻塞综合征表现与C0PD 相似,其功能评估可参考本书相关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