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决策与处理
1.麻醉方式的选择
(1)周围神经阻滞或局麻:施行眼或四肢等外周部位手术时,最好选择周围神经阻滞或局麻,镇痛效果确切,不影响呼吸功能,是C0PD 患者的理想选择。由于膈神经阻滞可降低50%的肺功能,因此C0PD 患者禁忌使用可能阻滞膈神经的颈丛神经阻滞和肌间沟或锁骨上径路的臂丛神经阻滞。
(2)脊麻或硬膜外麻醉:是下肢手术合理的选择,且避免了机械通气,可以提高膈肌功能,增加术后FRC 和VC,能降低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并能提供一定的术后镇痛,但应注意药物用量以免引起严重的低血压。患有严重C0PD 的患者依靠辅助肌(如肋间肌和腹肌)参与呼吸,脊麻可阻滞运动神经,可使FRC 降低,使患者咳嗽及清除分泌物的能力下降,或加速呼吸功能不全或呼吸衰竭。硬膜外与全身麻醉联合可保证气道通畅并提供适宜的通气,以防止低氧血症及肺不张。
(3)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胸椎旁阻滞或前锯肌平面阻滞:应成为C0PD 患者开胸手术的首选麻醉方法,可以减少术中肌松药、镇静药和麻醉性镇痛药的用量,从而减少此类药物残留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此外,术后可通过置管进行完善镇痛。与静吸复合麻醉相比,联合麻醉方法对C0PD 患者呼吸肌肌力的影响程度较小,从而减少C0PD 患者术后呼吸衰竭的发生。
2.麻醉前用药及处理·常应用抗胆碱药,以减少气道分泌物,并预防继发于喉镜检查、气管插管等操作刺激迷走神经兴奋而造成的支气管痉挛。对于过度紧张的患者,可应用苯二氮䓬 类药抗焦虑,注意控制剂量避免过度镇静和呼吸抑制。病情危重者,应在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并置管以连续检测血压,保持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
3.全身麻醉药物的选择·挥发性麻醉药可使支气管舒张,且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可以减低气道的高敏反应性。地氟烷有气道刺激性,吸入后能引起咳嗽,不宜作为C0PD 患者的首选。而七氟烷对气道反应性的抑制作用强,且血浆溶解度低,易于调节麻醉深度,是C0PD 患者很好的选择。
丙泊酚也有减轻气道反应性的作用。丙泊酚诱导能减少支气管痉挛的发生,使C0PD 患者的支气管舒张,并通过提高肺的动态顺应性以及降低气道峰值压和气道阻力来改善呼吸功能。
氯胺酮有支气管舒张作用,也可以作为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阿片类药物中,吗啡理论上可以增加血浆中组胺的浓度,但实际应用中吗啡引起支气管痉挛的病例并不多。芬太尼家族均没有组胺释放效应,其中瑞芬太尼由于其特殊的药理特性,是C0PD 患者术中理想的镇痛药。
肌松药尽量选择组胺释放较少的肌松药,如维库溴铵、泮库溴铵等,但临床上大量选用琥珀胆碱及阿曲库铵也未见呼吸道阻力增加的报道。短效肌松药和长效肌松药相比,与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相关性较小。因此,应选择短效的肌肉松弛剂,并且在拔除气管导管前应使用抗胆碱药(如新斯的明)对其作用进行拮抗。
4.气管插管/喉罩置入及呼吸参数的调节·喉罩气道(LMA)的使用能减少而不能消除支气管痉挛的风险,但当出现支气管痉挛吸气压超过LMA 所能密封住喉的压力时,LMA 就失去了通气的能力。气管插管前应充分给氧,润滑导管,注意动作轻柔。对C0PD 患者,行机械通气时,宜使用小潮气量(<9 mL/kg,单肺通气<5 mL/kg)、慢频率(10~12 次/min,单肺通气<16次/min)和长呼气期(吸/呼比1 : 3 以上),为防止气压伤,一般需限制气道压在30 cmH20 以下,但这可能导致通气不足加重高碳酸血症。如果pH 控制在7.15 以上,PaC02 控制在80 mmHg 以下,患者可良好耐受,称之为允许性高碳酸血症。但如果患者合并有下列疾病时,允许性高碳酸血症被视为禁忌,包括颅内压增高、严重低血压、严重代酸、低血容量、难治性低氧血症、严重肺高压、使用β 受体阻滞剂、合并冠心病。
5.麻醉管理中的注意事项·C0PD 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包括肺气肿、小气道病变及支气管慢性炎症。面罩通气及术中正压通气均可能引起肺气肿患者的进行性肺膨胀,肺膨胀过度将影响静脉的回心血量而引起严重的低血压甚至心搏骤停,这在低血容量或麻醉药物的扩血管效应协同作用下发生率明显增加。此外,肺气肿患者在正压通气时可能发生张力性气胸,要注意与进行性肺膨胀相鉴别。大多数中重度的C0PD 患者存在肺大疱,如果正压过大可能导致肺大疱破裂甚至发生张力性气胸和支气管胸膜瘘。
大部分C0PD 患者静息状态下存在高二氧化碳血症,术前须行动脉血气分析了解二氧化碳分压值,作为术中及术后调整呼吸参数的参考。重度C0PD 患者其呼吸驱动力来自高二氧化碳,若患者的Pa02<50 mmHg,PaC02>50 mmHg,其呼吸驱动力则可能来自低氧。因此,机械通气的患者,如果二氧化碳分压过低或氧分压过高都可能导致自主呼吸的抑制,延长拔管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