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抗凝药物围手术期意外及并发症

(一)应用抗凝药物围手术期意外及并发症

使用抗凝药物的主要风险在于出血风险的增加。在进行外科手术及区域麻醉时,如造成椎管内血肿或深部血肿,可能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如神经损伤、截瘫、大量失血、压迫气管等。

在华法林治疗中,INR 为2~3 时,患者出现出血的风险较小:3 个月的治疗期内出血概率小于3%。但大剂量用华法林(INR>4)时,出血风险增大至7%。治疗性静脉或皮下使用肝素引起的出血相关并发症概率小于3%,而使用低分子肝素的出血风险相对肝素稍低[14]

长期服用抗维生素K 类抗凝药,将增加出血风险。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显著出血风险为1%~5%,一项纳入341 000 例患者的Meta 分析显示华法林抗凝显著出血发生率为0.5%,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0.2%[15]

使用非抗维生素K 类抗凝药,相对华法林并不会增加出血概率。Caldeira[16]等对23 例研究行Meta 分析后得出,使用两类药物后的胃肠道出血概率无明显差异,使用非抗维生素K 类药物相对肝素或安慰剂的胃肠道出血风险也没有增加。新型的抗凝药物包括阿派沙班、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药物长期服用出血概率大概为1%~3.6%每年,Skaistis[17]等对20 篇文献进行Meta 分析后得出,相对维生素K 拮抗剂,新型抗凝药物致命性大出血的风险较小,原因为非维生素K 类药物颅内致命性出血的风险下降。

长期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肝素替代治疗,减少了静脉血栓的风险,但可能增加出血风险,Borg[18]等对972 例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并接受全髋关节或膝关节成形术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13 例患者接受了围手术期肝素替代治疗,12 例(92%)患者出现了出血相关并发症,其中9 例需要接受干预治疗,7 例接受了输血治疗,9 例出现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