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意外和并发症
1.血管内血栓形成·经历过严重创伤和大手术的患者,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小板激活、凝血因子活化等病理性高凝状态,患者易形成血栓。围手术期卧床,患者血流缓慢,更易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如肝移植术创伤大,术后早期凝血与抗凝系统功能尚未稳定,易出现肝动脉血栓形成(hepatic artery thrombosis,HAT)或门静脉血栓形成;前者更为常见,发生率在1.7% ~26%,约占所有血管并发症的60%[8],吻合口血栓形成的概率达1.2% ~16.3%[9],患者病死率高达15%~18%[10]。门静脉血栓形成具有同等的严重性,但较HAT 少见,术后3 个月内的发生率为2%左右。
2.腹腔出血·腹腔出血是凝血功能异常患者开腹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肝脏创面大、手术时间长、血管吻合多,肝移植术后更易发生腹腔出血,多发生于术后48 ~72 h,发生率在10%~30%不等;文献统计肝移植术后因腹腔内出血而需再次剖腹手术者超过15%[11]。
3.全身出血倾向·全身出血倾向不是独立病种,却是造成腹腔出血时间延长、诱发消化道和颅内出血的重要因素,已引起临床高度重视。机体凝血功能紊乱引发微血栓形成,DIC 与休克的发生,甚至器官功能障碍,严重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0DS),是引起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4.复苏相关(稀释性)凝血病·又称医源性凝血病,是指休克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注大量液体,或者不均衡的成分血输注而诱发的凝血系统改变。一项德国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创伤患者院前液体复苏的容量与急性创伤性凝血病(acute traumatic coagulopathy,ATC)之间存在正相关[12]。这提示我们围手术期输血的方案应合理制订,可以考虑使用TEG 目标导向型复苏性复苏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