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在临床研究基础上的围手术期处理意见

(二)建立在临床研究基础上的围手术期处理意见

1.术前准备[14,16,17]·对于择期手术,推荐术前28 日对患者贫血进行诊断并纠正(1C级),尽量纠正至女性120 g/L,男性130 g/L(2C 级)。

(1)缺铁性贫血(需排除胃肠道肿瘤):口服补铁,如不能吸收,可静脉补铁,静脉补铁大约需要10 日起效。

Schack 等[18]在一项Meta 分析中指出,在急性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补铁治疗可降低术后30 日死亡率、术后感染及围手术期输血的概率。

但另一项囊括三个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 分析[19]指出,在进行急诊手术的患者中的静脉补铁并未证实有益。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

在一个总病例数为312 例的全膝置换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中[20],术前35~40 日使用硫酸铁+维生素C+叶酸的实验组术中输血率比对照组低(5.8% vs.32%),输血量更少[(1.78±0.44)vs.(2.22±0.65)]。

(3)排除营养性贫血或者已经纠正营养问题后,慢性肾脏病或者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消耗:推荐ESA 治疗(EP0)[21-23],在ESA 治疗的过程中应同时补充铁剂(2A 级)。

对于术前血红蛋白在100 ~130 g /L 的患者,与对照组45%的患者需输血相比,高剂量EP0 的治疗组,需输血的患者为16%,低剂量EP0 治疗组为23%。

EP0 的治疗可能会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但是发生的概率不高,对于贫血可能引起的心血管等严重并发症来说,其利大于弊。

(4)术前输血:最近有随机对照实验证实轻度的贫血,即使在术前有心血管疾病的情况下,也无须术前输血来纠正贫血,但同时也有实验证实放宽输血指征与较低死亡率相关。

2.术中治疗及保护[24]

(1)对于术前无法纠正贫血的患者,等容性血液稀释可维持足够的心排血量,从而满足心肌及外周组织的氧合。因此围手术期应避免低血容量性贫血[25]

(2)术中控制性降压,减少术中出血量(不低于基础血压20%~30%)。

(3)止血药物的使用。

(4)术中输血指征

1)血红蛋白低于70 g/L 时输注浓缩红细胞。

2)对于贫血耐受力差的患者,年龄>65 岁,合并心肺疾病的患者Hb 在80 ~100 g/L,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输血指征。

对于不同程度缺血性心脏病的患者来说,血红蛋白水平要求不同以满足心脏氧耗。①轻度(少有心绞痛发生):Hb 70 ~80 g /L。②中度(较规律的稳定型心绞痛):Hb 80 ~90 g /L。③重度(近期心肌梗死史,不稳定型心绞痛):Hb≥100 g/L。

同时输注大量红细胞时需考虑新鲜冰冻血浆的补充[26]

(5)自体血回收再输。

(作者 周妮曼,审校 池信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