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脏起搏器对麻醉决策的影响

(一)人工心脏起搏器对麻醉决策的影响

1.麻醉方法的选择·因放置人工起搏器的患者多为老年人,对麻醉药耐受力差,无论哪种麻醉方法、麻醉药物均应以低浓度、小剂量为宜。

2.全身麻醉·研究显示[20],适量芬太尼可减轻肌颤反应和气管插管的心血管不良反应,还能有效改善窦房结起搏与传导功能,有利于窦房结功能改善;但是阿片类药如剂量过大,则有心动过缓之虑。硫喷妥钠对循环和呼吸抑制强,易出现低血压,并可升高起搏阈值,应避免使用。可选用咪唑安定、依托咪酯或异丙酚作麻醉诱导。氯胺酮可增快心率,应避免使用。吸入麻醉宜使用七氟醚或异氟醚,氟烷直接抑制窦房结功能,有可能发生窦房传导阻滞,且对冠脉血流和心肌都有抑制作用,故应避用。安氟醚有兴奋房室传导作用,心率可能加快,故应注意。上述这些因素对带起搏器的患者都具有特殊性,应加以重视。对肌松药应选用对心率、血压影响小的非去极化型肌松药,如罗库溴铵、维库溴胺等。一般不用琥珀胆碱,因能提高起搏阈值,若反复使用可致心动过缓,甚至停搏;有人报道琥珀胆碱引起的肌肉成束颤动,可阻抑按需起搏器的功能而导致心跳停止,故有一定的危险性。

3.椎管内麻醉·对于硬膜外麻醉,局麻药应小剂量、分次给药,易于调节,这样能使下半身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减轻心脏负担。如椎管内麻醉阻滞平面过高,可致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此时利用起搏器维持一定的心率,有助于循环动力的维持,故椎管内麻醉并非绝对禁忌,但必须严格控制最小的阻滞范围,以保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