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意外和并发症以及对预后的影响

四、围手术期意外和并发症以及对预后的影响

帕金森病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17]。一项针对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前瞻性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明显增加了术后所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18]。帕金森病患者在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的吞咽困难、呼吸功能障碍、循环系统功能下降和精神症状等比未患有帕金森病患者概率更高,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出院后康复治疗时间更长[19]

1.呼吸系统·帕金森病患者常并发一些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变,如咽部肌肉功能障碍、吞咽困难及呼吸肌强直和自主运动不协调等造成呼吸器官的损伤。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特别是误吸和呼吸道感染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其他潜在的并发症包括拔管后的喉痉挛及术后呼吸衰竭等。Tomioka 等[20]曾报道1 例帕金森病患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第6 日,因支气管痰液阻塞而致呼吸停止。拔管后喉痉挛也常发生,因此拔管前后应彻底清理呼吸道,动作要轻柔,最好在一定镇静深度下拔管。

2.心血管系统·帕金森病患者围手术期易出现心律失常、低血容量及继发性水肿,最常见的症状是体位性低血压。除了年龄和疾病本身,相关帕金森病治疗药物也是其主要原因。如左旋多巴可以使心脏应激性增高,周围血管扩张,引起相对血容量降低,机体对拟交感胺类药物、手术麻醉对循环的影响敏感化,从而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Korchounov 等[21]比较了148 例帕金森病患者的用药情况,发现与单用左旋多巴治疗相比,联合用药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更大。

3.自主神经系统·帕金森病患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导致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不利于术中管理及术后康复。如胃肠道功能紊乱,可造成患者体重下降、营养缺乏。帕金森病患者还常伴有流涎、尿道刺激症状、排尿困难、心血管病变、体温调节障碍、糖代谢异常等[16]

4.认知功能·与正常人群相比,帕金森病患者存在显著的脑白质及灰质低代谢、营养不良和脑皮质厚度下降。Pereira 等[22]的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可能会对麻醉药物、应激的敏感性增加,可能更易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除此之外,帕金森病患者的苏醒时间以及苏醒质量可能不如非帕金森病患者,苏醒期的术后谵妄和其他精神问题发生率较正常患者为高,甚至可出现震颤和视听幻觉[23]。Golden 等证实,帕金森病患者术后谵妄是正常老年患者的8 倍,这也导致了住院时间的延长。

5.帕金森病药物相关并发症·如上所述,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可能会引起各系统相关疾病及围手术期众多并发症,但如果围手术期患者无法按时服用足够剂量的药物,可能会导致患者胃动力障碍、直立性低血压、谵妄、行动困难、吞咽困难或肺储备下降进一步加重,并发症风险也会增加,因此直到手术当天仍应该继续使用帕金森病药物。曾有文献报道左旋多巴突然停药可导致胸壁僵硬、运动障碍和震颤,从而引起通气障碍[24]。尽量减少中断帕金森病相关药物的服用时间,可能可以减少围手术期与此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6.手术相关并发症·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BS)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其中脑深部电极植入术(DBSI)常见的并发症有构音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眼球运动、肌肉痉挛等。术中事件可包括咳嗽、高血压、颅内出血、震颤、打喷嚏、意识模糊、支气管痉挛[25]、心绞痛等[26],与手术操作及麻醉方式有关。而年龄大于64 岁是DBSI 术中出现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文献报道清醒镇静下的DBSI 术中事件发生率为6.96%[25]。脑出血是DBS 手术最大的风险。Binder 等报道DBS 患者无症状脑出血发生率为2.1%,症状性脑出血率为1.2%[27]。Umemura 等[28]报道109 例DBS 患者发生症状性脑出血2 例,症状性硬膜下血肿2 例。

文献报道的长期并发症包括感染、电极移位、电极断裂、皮肤糜烂,而认知方面的不良反应包括情绪改变、抑郁、记忆力下降、冲动、幻觉[29]。因此,对于术前即有长期抑郁症状的患者,更应完善术前评估,并加强术后随访,以便及时治疗。

在其他类型手术中,帕金森病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似比非帕金森病患者更高。例如,多个文献报道帕金森病患者关节置换手术中系统性并发症发生率较未患有帕金森病的患者高,包括静脉血栓形成、谵妄、尿路感染、尿潴留、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30-35]。Burrus MT 等[36]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的调查研究,对帕金森病患者与未患有帕金森病患者进行配对,评估帕金森病患者的进行常规肩置换术(TSA)、扭转肩膀关节成形术(RSA)和人工半肩关节置换(HA)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研究发现在3 种手术当中,帕金森病患者术后出现感染、错位、翻修手术和系统性并发症的概率较未患有帕金森病的患者高,表明帕金森病可增加此类手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