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对麻醉决策的影响
(1)肥胖症患者常合并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系统疾病,术前应完善相关检查,并请相关科室行专科会诊、治疗,使患者的各种器官功能、水电解质、血糖水平等在术前调整到最佳状态。
(2)对于肥胖症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在满足手术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小的麻醉方式。
1)区域阻滞:肥胖症患者行神经阻滞可避免全麻带来的多种风险。但由于肥胖症患者大量脂肪堆积和骨性标志不明显,增加了神经阻滞的操作难度,而采用周围神经刺激仪和超声引导定位,可提高了神经阻滞的成功率。
肥胖症患者的椎管内阻滞操作较非肥胖者困难。肥胖症患者腰部脊柱中线的脂肪要比两侧的相对少而薄,因此取坐位穿刺容易成功。硬膜外阻滞时,由于肥胖患者的腹内压较高,下腔静脉血被推向硬膜外腔使硬膜外腔静脉丛怒张,易发生穿刺出血。同时,肥胖症患者硬膜外腔相对变窄,局麻药用量应为正常人用量的2 /3。腰硬联合麻醉由于其起效迅速,效果确切,可长时间提供较为完善的神经阻滞,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麻醉方式。
2)全身麻醉:有研究表明,病理性肥胖接受上腹部手术的患者全麻插管困难的发生率高达24%,而需清醒插管的比例为8%[17]。
麻醉前高度怀疑有困难插管的患者,可采用快速诱导插管或清醒插管。采用快通道插管时,由于肥胖症患者功能残气量及肺活量较正常人低,缺氧耐受时间短,应在诱导前充分给氧去氮,缩短插管时间,尽量避免反复试插。采用清醒插管时,插管前必须要有完善的上呼吸道表面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可降低插管难度,减少插管损伤和意外。
肥胖症患者行气管插管后,采用听诊法可能因胸腹部脂肪过厚而难于鉴别气管导管是否在位,可采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帮助判断。
肥胖症患者应严格掌握肥胖患者的拔管指征,包括:患者完全清醒;肌松药及阿片类药残余作用完全消失;吸入40%氧气时,Pa02 >80 mmHg 或Sp02 >80%。PaC02 <50 mmHg;呼吸肌显示的最大吸气力至少达到25~30 cmH20,潮气量>5 mL/kg;循环功能稳定[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