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病  因

二、病 因

妊娠期肝功能损伤的原因有很多,而不同原因引起的妊娠期肝损伤程度不一致,其中导致妊娠期肝衰竭的主要原因有病毒感染、妊娠特发性疾病、药物或毒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炎、Budd-Chiari 综合征及不明原因等。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妊娠期肝衰竭的主要病因不同,在印度和非洲的流行地区,戊肝病毒感染是导致孕产妇发生肝衰竭的最常见原因;药物性肝损伤是美国妊娠期急性肝衰竭的最重要原因;而在我国,妊娠期肝衰竭最常见的病因为病毒性肝炎,其中以乙型肝炎为主,其次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9]。宋影[10]等收集中国近20 年间发表的关于妊娠期肝异常的37 篇研究文献,累计病例共计8 367 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妇女妊娠期肝异常的常见病因构成比(95%CI)为:肝炎39%(30%~48%)、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7%(10%~25%)、妊娠性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17%(14%~19%)、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3%(2%~4%)、妊娠剧吐8%(6%~11%)、HELLP 综合征3%(1%~5%)。

妊娠期容易发生重症肝炎,其原因主要有:妊娠期新陈代谢率高,营养物质消耗多,除母体外胎儿的代谢及解毒需依靠母体肝脏来进行,肝脏的负担较非妊娠期明显加重;妊娠期内分泌变化的影响,大量性激素需在肝脏代谢和灭活;妊娠期常合并妊娠高血压疾病,本身可存在不同程度的肝损害,若在此基础上再合并病毒性肝炎,则极易发生大块性肝坏死;妊娠期血清蛋白、血糖、糖原储备均较非妊娠期低,一旦出现肝脏损害,则不利于肝功能恢复;分娩时疲劳、精神紧张、出血、手术、麻醉、均加重肝脏负担。

HBV 感染对妊娠可能通过以下方面产生影响:①骨髓造血微环境的改变及脾功能亢进可导致血小板减少而增加产后出血风险;②低白蛋白血症、贫血发生率高,导致胎儿营养供应不足;③糖耐量下降,妊娠糖尿病发生风险增加;④白细胞减少和免疫功能缺陷,使孕妇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⑤肝功能异常,导致许多激素及血管活性物质灭活减少,妊娠高血压发生风险增加。同时妊娠期肝病加重与以下两个因素有关:①母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而致肝脏负担加重;②母体内分泌发生变化,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升高,可能导致HBV高复制,促使乙型肝炎活动[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