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汤的分类
制汤的分类
将营养丰富、新鲜、味美的动物性原料加水同煮,提取鲜汤的方法,叫制汤(也称吊汤)。汤的质量好坏对菜肴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特别是象鱼翅、海参、熊掌、燕窝等贵重的而本身又无滋味的原料,必须靠鲜汤来补充它们的滋味,因此制汤是很重要的一环。
目前,有些厨师不太重视制汤这一工作,认为可用味精代替,味精的确能提鲜味,但不如鲜汤味醇,鲜汤既能提鲜味,又能衬托原料的本味,而味精用多了反会翻味,起不良的作用。
制汤一般可分为毛汤、奶汤、清汤三类,现分述如下:
毛汤
汤混白色,是日常应用最普遍,最简单的一种汤,其制作方法是将鸡、鸭、猪肉、蹄膀、猪骨等类的原料用水冲洗干净后,放在一只大汤锅中,烧沸后去掉汤面上的血沫和浮污,加盖继续加热至鸡、鸭等成熟(成熟度应根据原料用途而定)取出,猪骨继续熬煮,至汤呈混白色时即成。这种汤浓度较差,鲜味不足,只能作一般菜的调味之用。
奶汤
一般是用鸡和鸭的骨架、猪肉、猪脚、猪骨等,用水冲洗干净后,放入锅内,加冷水用旺火烧沸后,去掉汤面上的血沫和浮污,然后再加入葱、姜、酒等,加盖继续以中火煮到汤呈乳白色为止。这种汤鲜味和浓度均较高,能增加菜肴口味的浓厚与香蛘,一般作为煨、焖、煮等白汤菜肴的汤汁,以及烧、扒等比较讲究的菜肴调味之用。用料一般是十斤原料只能制汤十至十五斤。如果制汤过多,对汤的浓度、鲜味和色泽都有影响。
清汤
用料一般以鸡为主。汤汁澄清,口味鲜醇,用于高档菜肴中熬制菜或汤菜等。清汤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一般清汤:是将老母鸡洗净后放入锅中,加入冷水用旺火煮到将沸时,立即改用小火长时间加热(必须维持小火,否则汤汁就浑浊),使鸡内的蛋白质、脂肪溶于汤中。老母鸡主要作煮扬之用,在鸡与汤的分量上,一般是净鸡三斤制汤五斤左右。有些地方菜也有用老鸡与猪精肉同煮的,但在分量上是以鸡为主。
2.高级清汤(顶汤):高级清汤是在一般清汤的基础上再加工加料,使汤色更澄清,味更鲜醇。其制法是用纱布将已制成的清汤加以过滤,除去渣滓,再将鸡腿肉去皮斩成茸状,加葱姜(也有不加的)、绍酒及少许清水浸出血水,投入已过滤好的冷清汤中,用旺火加热,同时用铁勺顺着固定的方向不断搅转,待汤将沸时,立即改用小火(要注意不能使汤沸滚),使汤中的渣状物与鸡茸粘结,都会浮在汤面上,用勺撇净,这就成为澄清的鲜汤,如果要求再高些,可再加入一些鸡脯肉,按上述方法再提炼一次。
有的菜系制高级清汤不是在一般清汤基础上加工加料,而是另行配制的。例如用宰净老母鸡八斤,从背部剖开成两片,洗净,连同瘦猪肉十九斤、带骨生火腿三斤、清水四十五斤,一起放入汤锅内,用旺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熬(汤不可大开,以成“菊花心”为度),不歇火,不加水,约熬四小时,得汤三十斤。起汤时,撇去汤面泡沫、浮油,将味精一两二钱放入盆内,盆上放洗净的竹筛一块,筛面铺上洁净白布,将汤过滤,便成高级清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