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不是药
醋不是药
对于醋的药用价值,有些说法目前还不能确定。一些保健品虽然命名为保健醋,但真正起到保健作用的还是其他成分,醋主要作用还是调味。消费者在选择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要分清产品是“食”字号还是“健”字号。一些果醋产品也标称为“保健醋”,号称有保健作用。实际上,其中的成分主要就是水果中的物质,醋虽然有些许保健作用,但并不是主要的。
《本草纲目》载,醋能“散瘀血,治黄疸、黄汗”,认为能“开胃,养肝”。《中药大辞典》对用醋配合其他药物治疗急、慢性传染性肝炎也有详细记载。中医讲“五味入五脏”,认为酸入肝,醋对肝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在内脏脂肪综合征的预防和改善方面,醋也有妙用。除了多运动、避免暴饮暴食、减少盐的摄取量、多吃蔬菜水果和少吃油炸食品等措施,醋也可以帮助预防和改善内脏脂肪综合征,因为醋除了含有可以解除疲劳的柠檬酸以外,还有谷氨酸等多种氨基酸。
从中医上讲,醋对肝有良好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保肝、预防肝病的作用。但醋能否治疗肝病,目前没有相关的研究能说明这点。
现代生活中,人们大量食用碱性的肉类食物,适量喝一些醋,有利于酸碱中和,能预防高血脂、动脉硬化、脂肪肝等,还可以保护、软化血管。中医有以醋腌渍花生作为调节血压的食疗法——将花生仁浸泡在醋里7天以上,然后每天吃10~15颗,连吃一星期以上。在人们的经验中,以醋腌渍花生、木耳这些验方都是有效的。山西人爱喝醋,据山西媒体曾经有报道指出,山西人中,得心脑血管病的比较少,这和山西人爱喝醋有一定的关系。
对醋具有降血压、软化血管、减少胆固醇堆积和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的说法,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目前还不能明确醋对心血管的药用好处。对于醋具有抗癌作用的说法,更是有些不着边际。
关于醋对肝脏、心血管方面的作用,民间还有用“醋蛋”进行调治的偏方,认为醋可以将蛋壳软化,“疗效明显”。实际上,醋中的主要成分醋酸属于酸性物质,与中性的蛋壳(碳酸钙)混合后将蛋壳软化只是正常的化学反应。醋对于脂溶性体系物质有什么样的作用,专家介绍,目前也没有相关资料可以证明。
有些人认为醋能降解药物的毒副作用,实际上,这是很不安全的。每种药物都有自己的机理,如果吃完药后喝醋,可能会与药物发生反应,产生不良后果。
此外,关于醋是否具有醒酒作用,目前也没有定论。酒中的主要成分乙醇对人体没有任何好处,是有毒的物质。因此,乙醇进入体内后,细胞就要把它分解掉。现在业界对醉酒的争论在于,醉酒是由于乙醇对人体的伤害还是由于乙醛对人体的伤害。如果醉酒是由于乙醇,醋的醒酒作用就可以解释;如果醉酒是因为乙醛,那醋对醒酒不但没有作用,反而可能加重醉酒的程度。
醋虽然有很多保健作用,但不能通过一次性大量喝醋来达到某种目的。酸入肝,醋对肝有良好的保健作用,但酸同时伤脾,在食用的时候也要注意适量。从量上说,每天喝醋最好不要超过20毫升。此外,尽量不要空腹喝,或是不经开水稀释,这会对胃造成一定伤害。只有在日常生活中,适时、适量食用,才能发挥醋的保健作用。
醋有很好的抑菌和杀菌作用,能有效预防肠道疾病、流行性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醋可有效软化血管、降低胆固醇,是高血压等心血管病人的一剂良方。
醋是新一代“可以食用的护肤品”中的佼佼者,具有良好的嫩肤、杀菌、美白、软化角质的功效。酣对皮肤、头发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中医自古就有用醋入药的记载,认为它有生发、美容、降压、减肥的功效。
醋可以消除疲劳,促进睡眠,并能减轻晕车、晕船的不适症状。
醋还能减少胃肠道和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起到醒酒的作用。
【健康提示】
高血压病人适量食用对身体有益。
过敏者、低血压者、胃溃疡和胃酸过多者不宜食醋,以免诱发和加重病情。
骨折患者在治疗期间也应避免食醋。
直接饮用醋,浓度太高,量太大,不但会影响人体酸碱平衡,还会灼伤消化道,损伤食道和胃黏膜,而且过量饮用会导致体内钙的流失。宜稀释后少量间隔饮用。说说葱
葱是厨房里的必备的调味品,北方以大葱为主,南方多以小葱为主。
葱,百合科植物,为多年生草本高可达50厘米,通常簇生;须根丛生,白色;鳞茎圆柱形,中空;先端尖,绿色。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全身可入药。
葱有辛辣芳香之气,大葱辣味更浓,多用于煎炒烹炸;小葱,又叫香葱,味较淡,一般都是生食或拌凉菜用。相传神农氏尝百草找出葱后,便作为日常膳食的调味品,加葱以调和各种菜肴,故古代称之为“和事草”,现在,民间也还有“无葱不炒菜”的说法。葱不仅可作为调味之品,而且能防治疫病,可谓佳蔬良药。
葱叶:可祛风发汗,解毒消肿,治疗风寒感冒、头痛鼻塞。《食疗本草》说葱“主伤寒,壮热”。
葱白:味辛,性温,入肺、胃两经可发汗解毒、通阳利水。在临床上常用于:①感冒风寒、发热恶寒等症,葱白发汗之力不强,故主要用于感胃轻症。②治疗腹泻腹痛。③治疗小便不通。《用药心法》说葱“通阳气,发散风邪”。
葱实(葱的种子):可以温肾明目,治疗阳痿、目眩。《神农本草经》说葱实“主明目,补中不足”。
葱须(葱根):可以治疗风寒头痛。《名医别录》说葱须“主伤寒头痛”。
在中医处方中,常用的是葱白。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风寒感冒。晋代名医葛洪在《肘后方》中记载的“葱豉汤”就是以葱白、豆豉组成的治疗感冒轻症的方剂,一直沿用至今。《食疗本草》中还记载葱可以“杀一切鱼肉毒”。所以在做鱼肉之时,佐以葱,不仅可以调味,还可以解毒。《医林纂要》记载葱“全用则通行全身,根与白行肌肤,青与尖专行达肌表,上头目。又生用则外行,熟之则守中”。葱还有下乳的作用,《本草纲目》言葱“通乳法”。
葱含有具刺激性气味的挥发油,在用于烹饪时,能除去油腻菜肴中的腥膻等异味,产生特殊香气,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
它还含有“前列腺素A”,有舒张小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有助于防止血压升高所致的头晕,使大脑保持灵活,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均有一定的作用。
葱的发汗作用,虽不太强,但感冒多汗的患者不宜服。《本草经疏》云“病人表虚易汗者勿食,病已得汗者勿再进”。
根据现代研究,葱叶中含有葡萄糖、果糖等。葱白的主要成分挥发油含有大蒜素,还有维生素C、B、B2等。药理实验证明葱白可以刺激汗腺,有发汗作用;能促进胃液分泌,并有健胃的作用;葱白还有祛痰作用。
葱本身也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一定的营养保健作用。它含有的挥发性辣素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当辣素通过汗腺、呼吸道、泌尿系统排出时能轻微刺激相关腺体的分泌,起到发汗、祛痰、利尿的作用,从而提高人体的抵抗力,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经常吃葱的人,即便脂多体胖,但胆固醇并不增高,而且体质强壮。
葱含有微量元素硒,并可降低胃液内的亚硝酸盐含量,对预防胃癌及多种癌症有一定作用。
【健康提示】
一般人都可食用,脑力劳动者更宜。
表虚多汗、狐臭、眼病、胃肠道疾病特别是溃疡病患者忌食。
葱对汗腺刺激作用较强,有腋臭的人在夏季慎食,多汗的人忌食。
不要过量食用,否则会引起头昏、视物不清、损伤视力。
葱不宜与蜂蜜同食。
葱叶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不要轻易丢弃。
人在食葱后,口腔中会留下难闻的葱臭味,此时只需用浓茶漱口或口内咀嚼几片茶叶,即可除去此味道。
质量好的葱应该白而长,壮实均匀,叶色青绿,无虫害,无枯烂叶。葱宜捆扎成束,葱根朝下,置于阴凉通风处短储,葱抗寒能力较强,不怕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