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的复制和加工
调味品的复制和加工
调味的方法千变万化,非常复杂,调味品的种类也极繁多,上面所述的各种调味品,大多数都是商店出售的成品,但也有些调味品,往往需要厨师自己进行复制加工,才能使质量符合标准,适合各种地方菜的口味,现在把几种比较常用的主要调味品的加工复制方法介绍于下。
糖醋
糖醋口味酸甜,它的制法根据各地方菜系的特点而有所不同,即是同一地方菜中各个厨师的配料及制法也有所差异。现在我们介绍广州菜糖醋的大量预制法,以及江苏菜等糖醋的现配法。
(一)广州菜的糖醋
配料品种较多,它的制法往往是大量配制的。其制法是。用中火烧热炒锅,下白醋一斤,片糖六两,溶解后,加入精盐三钱八分、茄汁七钱,喼汁(系一种液汁调味品,广东市场有售)七钱调匀即成。
(二)江苏菜的糖醋
是现做现用,一般是用米醋一两,加白糖一两至一两半调制而成。
椒盐
椒盐味香咸,它的加工方法各地方菜系均相似,都事先预制。一般制法是:用花椒一斤,盐三斤,配制而戍。现将用精盐和用粗盐两种制法介绍如下。
(一)用精盐制法
先将花椒的杂质去掉,放入锅中炒到呈焦黄色时,取出研成细末。另将细盐投入锅中,炒到盐内水分蒸发干,能够粒粒分开时,取出。然后,将炒好的花椒末与精盐拌匀即成。
(二)用粗盐制法
先将粗盐下锅炒到水分基本上蒸发干后,将花椒投入同炒,等到花椒炒呈焦黄色时,取出,研成细末即成。
香糟
香糟就是酒糟,有浓厚的酒香味。从店内买来的干香糟,必须经过加工后才能使用。其制法是:将香糟二两半、绍酒四斤’白糖二两半、糖桂花三钱、精盐二钱半放入容器内搅匀,浸泡十二小时(时间也可长些),灌入白布袋里过滤,滤出的汁便是香糟卤。
咖喱油
咖喱粉味辣,香气不足,且带有药味,一般应经过加工成为咖喱油再作调味之用。其制法是;将适量的油放在锅中,待油烧热后改用小火,然后将洋葱末和姜末投入,煸炒成深黄色,加入蒜泥和咖喱粉炒透,再加入香叶,即可出锅,成为香辣可口且无药味的咖喱油。如需要浓厚一些,还可加少许干面粉。
芥末糊
芥末粉味辣,但带有苦味,必须经过加工后,才能香辣可口,其加工方法是:
先将芥末粉用温开水和醋调拌,再加入植物油和糖调拌均匀(糖、醋能除去苦味,油能使色泽光润),然后,静置几个小时,才能除清苦味,成为香辣无苦味的芥末糊。如果要急用,可将调拌好的芥末糊放在蒸笼中或有热气的锅中略加热几分钟,也能起同样的作用。调味的几个阶段与应掌握的原则
调味一般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一)加热前的调味
调味的第一阶段是加热前的调味,可称为基本调味,主要目的是使原料在加热以前先有一个基本的味,并能解除一些原料的腥膻气味。具体方法就是先用盐、酱油、绍酒、糖等调味品把原料调拌一下或浸渍一下,然后再进行加热。例如烧鱼往往在加热以前先把鱼用酱油浸渍一下。有一些炸、溜、爆、炒的菜在加热前往往结合挂糊上浆加入一些调味品。蒸的菜一般在蒸前也要进行调味。
(二)加热过程中的调味
调味的第二阶段是在加热过程中的调味,称为决定性的调味,也是定型调味。具体做法是,菜肴在原料下锅以后,在适当的时候,按照菜肴的口味要求,或甜,或咸,或酸,或辣,加入调味品,来决定这只菜所需要的口味。
有些用火力旺、速度快的烹调方法,往往还需要先把一些调味品在碗中调拌好,即“预备调味”,也称“对汁”,以便在烹制时迅速加入。
(三)加热后的调味
调味的第三阶段是加热后的调味,可称为辅助调味,通过这一阶段的调味可以增加菜肴的滋味。有些烹调方法在加热过程中是不能进行调味的,如炸、涮、蒸等,炸和蒸虽然在加热过程中不能调味,但还可能进行加热前的调味。为了弥补加热前调味的不足,往往在加热后,就是在装盆后加一些辅助的调味品。例如炸菜往往需佐以番茄汁、辣酱油或椒盐等。至于涮菜,在加热前及加热过程中均不能进行调味,故必须在加热后进行调味。
掌握调味的几项原则
把调味掌握好,是做好菜肴的重要关键,怎样才能把调味掌握好呢?没有统一的方法,只有通过不断实践才行。但一般说来,在调味时必须掌握下列几项基本原则。
(一)投放调味品分量必须恰当
在调味时,要求操作者自己首先要了解这只菜的正确口味,如一只菜中有几种味,必须明确它们的主次。例如有些菜以酸甜为主,其他为辅,有些菜以麻辣为主,其他为辅,还有些菜,上口甜收口咸,或上口咸收口甜等。这些菜在调味品方面必须恰当地掌握,才能保证每只莱肴的特有口味。
(二)不同的原料,用不同的调味品
1.对新鲜的原料,要保证原料本身的美味,不宜被调味品的味所掩盖。例如新鲜的鸡、鸭、鱼、虾、蔬菜等,调味均不宜太重,也就是不宜太咸、太甜、太酸或太辣,因为这些原料本身都有很鲜美的滋味,人们吃这些菜肴,主要吃它们本身的滋味,如果调味太重,就会把原料本身的滋味掩盖住了。
2.带有腥膻气味的原料,要酌量加去腥解腻的调味品。例如鱼、虾、牛羊肉、内脏等,都带有一些腥膻气味,在调味时就应根据菜肴的具体情况,酌加酒、醋、葱、姜或糖等调味品,以,解除其腥膻气味。
3.本身无显著滋味的原料,要适当增加滋味。例如鱼翅,海参、燕窝等,本身都是没有什么滋味的,调味时必须加入鲜汤,以补助其鲜味的不足。
(三)正确使用味精
味精的化学名称为谷氨酸钠,它是由大豆或小麦(面筋)以及其他含蛋白较多的物质提炼出来的。味精的性质是微有吸湿性,易溶于水,味极鲜美,用水冲淡至三千倍,仍能感觉到鲜味,是很理想的调味品。但是,味精在碱性(食碱、小苏打)溶液中,不但没有鲜味,反而还有不良气味,味精在高温(150℃)中长时间加热,会分解挥发掉一部分,并由谷氨酸钠变成焦谷氨酸钠,这种物质不仅没有鲜味还有毒性。所以在烹调过程中,不宜早放味精,以免它受高温而分解,失去鲜味并产生有毒性物质。因此,宜于在菜烹调熟离火时,趁热加入味精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