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旧体文论与文学研究》简介
《民国旧体文论与文学研究》这本书是由.黄霖主编创作的,《民国旧体文论与文学研究》共有269章节
1
前 言
黄 霖 目前我们正在从事民国话体文学批评的文献整理与研究工作。 这里的“民国”,从时间上限定其研究对象是成于或部分写作于1912—1949年间的作品。 所谓话体...
2
目录
目 录 前 言 论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的现代转型 一、契机:文体革新意识的自觉与新批评文体实践 二、向路:批评文体转型的多样化展开 (一)批评本体意识的凸现 (二)...
3
论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的现代转型
华中师范大学 黄念然 近代以来,由于进化论观念的吸纳、现代性意识的高扬、启蒙思想的重铸、传统学术门类的分化与现代学科体系的初建、知识分子身份与地位的边缘化及其文...
4
一、契机:文体革新意识的自觉与新批评文体实践
自龚自珍在《文体箴》中提出文体贵创造的思想始,近代以来,文体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涨。大致来说,近代以来的文体革新意识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启蒙、救亡等政治功用目...
5
二、向路:批评文体转型的多样化展开
综合起来看,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的现代转型主要是沿着以下几个向路展开的:...
6
(一)批评本体意识的凸现
即不再把文学批评看成是文学创作的附属,这种本体意识的确立有助于批评文体独立品格的建立。如周作人在《文艺批评杂话》中明确指出,“真的文艺批评应该是一篇文艺作品”。...
7
(二)对传统批评文体进行现代改造
这种改造的主要方式有:1.以不同文体或文类间的相互整合来制造特殊的批评效果。例如对话体批评,古已有之,但多限于师生或朋友间的相互问答或辩难。郭沫若在其《少年维特...
8
(三)创造新的批评文体样式
这在“五四”以来的文学批评实践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一些古代文学批评文体中不曾有过的文体形式在批评实践中开始大量出现,其中较为突出的有:1.宣言。如《文学研究会宣言...
9
(四)独具特色与风格的个性化的现代批评文体开始大量出现
这些批评文体在近现代中国文学批评中的出现是近现代批评景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中国文学批评文体转型过程中极易辨识的标志性事物。“文学批评文体作为批评文本的物质外...
10
三、影响:对批评话语方式现代转型的促成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的现代转型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促成了中国文学批评话语方式的新变,因为一种新的文体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其语言的表达方式及其表达效果发生极...
11
(一)从隐喻型言说到归纳型言说
隐喻型言说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文学批评中仍然具有极强的学术生命力,这同中国固有的学术习惯、民族思维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在西方理论思维的影响下,一种更为符合现代学...
12
(二)从隐喻型言说到演绎型言说
对于这种转变趋向,我们不妨以王国维与朱光潜为例进行比较说明。从著述方式看,王国维在写作《人间词话》前,已经撰写出如《〈红楼梦〉评论》、《屈子文学之精神》等一系列...
13
结 语
综上,中国文学批评文体的现代转型是一个动态的历史的过程,从近代开始至新中国成立延续将近百余年,而尤以近现代之交及“五四”前后表现得最为明显。而所谓“转型”,并非...
14
浅议民国传统诗话的现代品质
吉首大学 彭继媛 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西学东渐”是一个历时久远的过程,它发端于明末清初,至今仍未停止。而民国时期(1912—1949)的中国在强劲的西风吹拂下,...
15
一、采集和评说“新派诗”
对于黄遵宪“新派诗”的评价,学术界意见较为一致。梁启超、陈三立、高旭、康有为、丘逢甲、狄葆贤、潘飞声、徐世昌、林庚白、汪辟疆、吴宓、钱仲联诸先生,于黄遵宪的“新...
16
二、采集、品评外国诗及外国诗人
翻译文学在清季末期的兴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交流,而是中国文学家为推动社会变革而主动引进西方的文明利器,为创作20世纪中国新文学而主动引进可资参照的域外文本,...
17
三、品评白话新诗和“新文化”运动倡导人
初期的白话新诗一登上历史舞台,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的震荡。新诗革命的先行者以改变诗歌语言为突破口,以白话为武器,经历了真正的“诗界革命”...
18
从世俗关怀的角度审视民国旧体诗话的现代性
吉首大学 彭继媛 自晚清以来文学理论批评的重心从作为正统文学的诗文转向了通俗文学的小说戏剧,批评家把小说的地位提高到了系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于一体的高度。时至民国五...
19
一
首先分述部分诗话对小说的品评。陈衍《石遗室诗话》品评吴梅村《清凉山赞佛诗》五首为前清诗中一疑案,即章皇帝、董妃之事。由此引出:“有谓《红楼梦》说部虽寓康熙间朝局...
20
二
其次民国传统诗话内容上关涉到词曲、民歌等俗文学方面的内容。例如南村《民权素诗话·摅怀斋诗话》先追述了竹枝词的来历及特点:“竹枝词本巴渝间俚歌,唐贞元中刘梦得守巴...
21
三
最后民国旧体诗话中出现了辑录品评打油诗等滑稽诗词的诗话。“打油诗是汉语诗歌中长期流行的特殊文体,是中国正统诗歌的俗化形式和非正统诗歌的雅化形式”[57]。其通俗...
22
试论民国旧体诗话的入世情怀
吉首大学 彭继媛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诗话自北宋时代崛起以来,一直以中国古代诗歌评论的专著形式而跻身于文苑诗坛,作为传统诗学的一种著述形式,它的存在是与传统旧体...
23
一、南社诗话的革命倾向
南社是1909年柳亚子与陈去病、高天梅等同盟会员成立的民主革命的文学团体。南社诗话从一出现就承载着革命的使命,即集中体现南社诗人呼唤国魂、宣传民主革命的思想。 ...
24
二、滑稽诗话的世俗嘲讽
晚清随着“诗界革命”的倡导,20世纪第一个文学社团“南社”社员大量激昂慷慨的热血诗文现于报端。但辛亥革命胜而无果,曾经高涨过的社会政治热情迅速减退,文学表现出对...
25
三、其他民国旧体诗话的现实关注
民国旧体诗话中除了南社诗话、滑稽诗话以其很明显的革命倾向、世俗关注表现出与历代诗话的不同,动荡不安、内忧外患的现实处境使得一部分旧体诗话整体上表现出对现实的关注...
26
清末民初梁启超的三次“诗界革命”探论
楚雄师范学院 陈圣争 自梁启超1899年在《夏威夷游记》(下文简称《游记》)中揭橥“诗界革命”以来,其后他在不同时期对之亦有相应的调整。主要而言,梁启超曾在三个...
27
一、“新意境”、“新语句”新探
通观梁启超首次提出“诗界革命”的全篇来看[1],大致有五层意思:一、记述写作情由;二、检讨中国旧诗传统;三、提出“诗界革命”的主张及“三长”理论;四、依据“三长...
28
二、重新审视“古风格”
再来看“古风格”的问题,这是“三长”中最受人非议的话题。首先在内涵上,最为典型的一种看法认为是“旧瓶装新酒”,“新”“旧”之间的矛盾性最终导致了“诗界革命”的不...
29
三、梁启超与早期白话诗
继梁启超等人的“诗界革命”之后,胡适、陈独秀等人以更为激进而大无畏的勇气展开了新文化运动,在诗歌领域进行了一次更为彻底的“诗界革命”——白话诗运动。在理论上,以...
30
四、余论
综上所述,梁启超曾在三个时间段三次提出过“诗界革命”:即1899年的《游记》、1902—1907的《诗话》和1920年的《晚清两大家诗钞题辞》,在前两次时,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