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词风转变之探骊
探讨历代词风之嬗变是词史研究应有之义。刘毓盘《词史》中对各朝词风转变之特点均有所述及。例如谈北宋词风的变化,北宋词凡三变,刘毓盘论云:“言者遂以苏氏代柳氏,而柳失之俗,苏失之粗,葛胜仲、周紫芝,乃改师小晏氏。至周邦彦而又一变。”自柳而苏为一变,自苏至小晏又一变,最后至周邦彦又一变。词史对于苏轼的革新意义甚明,而小晏词风在苏轼和周邦彦之间的过渡则较少注意,刘毓盘所论不为无据。再如元词近于曲,论者多认为元代戏曲盛行,故词近于曲,而刘毓盘则甚为简截明白地指出,关汉卿、马致远、鲜于枢等十几人本皆曲家,故词近于曲。又如论浙西词派之兴,刘毓盘亦据曹溶的词学辑佚活动和曹溶对朱彝尊等人的影响,断曰:“浙派,则曹氏实启之矣。”近年来词学界对曹溶地位的再认识即证明了刘毓盘的精明见解[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