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学术讨论

8.学术讨论

小说在民国年间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关于小说的严肃的学术研究也开始一路跟进。小说话作为专谈小说的批评样式在这方面也未曾落后,许多文人都以学术研究的精神来投入小说话写作中去。汝衡的《红楼梦新评》在前言中特以下面这段话来描述其写作初衷:“近人评《红楼》者众矣,兹不辞浅陋,亦有所陈。虽所作不逾两千字,然自信实已窥全书之大体。其为前人所已道者,则皆略而不及,固不欲落人之窠臼耳。海内文士,尚祈有以匡正。附识。”[16]《红楼梦》已脍炙人口,谈红者不计其数,而《红楼梦新评》力避陈言,谈人所未谈,而且以严肃客观的态度来探索红楼的艺术属性,深得学术研究的真谛。王小隐的《读红楼梦剩语》同样也以研究的态度来解读《红楼梦》,他说:“我这本《读红楼梦剩语》,就有三种主意:是要研究他的文学手段,去推测他的哲学理解,并且考证他与史事有关的事迹。《红楼梦》确实包含了‘文学’、‘哲学’、‘历史’的三项,不能够单单的靠定了一途立论,不然怎么算得起‘横看成岭竖看成峰’的书啊?”当得起公允客观的研究态度。除了这类对具体作品的研究外,小说话中关于中外小说的专门整体研究也不少见,如成之的《小说丛话》、叶楚伧的《中国小说谈》、补庵的《铃斋小说话》都是突出的代表。这些都可看作纯以学术讨论的眼光来切入小说话的,民国小说话中还有一大批虽不以此为主,但多少都染上了类似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