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旧派小说家对《红楼梦》的沉溺与反思——兼论清末民初的“写情小说”
2025年09月26日
民初旧派小说家对《红楼梦》的沉溺与反思——兼论清末民初的“写情小说”
上海师范大学 罗紫鹏
自清末的“侠邪”、“暴露”小说思潮到梁启超提倡“小说界革命”再到民初十余年中的小说创作,“写情小说”在小说地位越来越高,小说的专门研究逐渐成熟的过程中一直是众多题材之中的较为流行的一种,特别是民初各类“小说专刊”、“香艳杂志”的创办更使得“写情小说”成为一股潮流。
这股潮流的兴起有诸多因素,比如林译小说的风行,比如“才子佳人小说”的传统。然而还有一个常被忽视的因素,即《红楼梦》对这类小说的影响,特别是清初以来对传统小说的研究——小说研究者对《红楼梦》的无限推崇以及清末民初的“红楼梦研究热潮”,进一步影响和左右了“红学”热潮之下旧派小说家在小说创作中对《红楼梦》的模仿和痴迷。其痴迷程度在诗、文、小说等各种文学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表现,而诗、词、文、赋等各种创作又被充分地运用于小说的文本之中,造成了民初“写情小说”的泛滥,而这种泛滥又是以连篇累牍并略显矫揉造作的“红楼梦式”的哀艳情绪出现的。
而正因“写情小说”在情节和笔法等方面的重复和泛滥,使得它遭到多方的指责,也让民初旧派小说创作者开始对写情小说有所批判,特别是对被奉为“写情之祖”的《红楼梦》有所反思。虽然这些反思只是浅显而轻微的,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写情小说”在高潮之后可能的调整和改变。(清末到民初专好写情,致力于“才子佳人小说”的编辑和创作的一批小说家一般被称为“鸳鸯蝴蝶派”或“礼拜六派”,但“鸳蝴派”这个名词实不能囊括当时“写情”潮流下的每位作者。笔者这里仍沿用范烟桥“民国旧派小说家”[1]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