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派纷竞之流判

(二)词派纷竞之流判

流派有广义、狭义之分。江西诗派可作狭义看,江湖诗派则可作广义看,苏门词人亦可作广义看。执此以断,古代流派大都作广义。《词史》对于词派之纷起多有明省之认识,对于当今词学研究亦有一定启发。概而言之,《词史》注意到了四种类型的词人群体:

1.有词人领袖的、足以引领一代词风的词派。如苏门词人,以苏轼为领袖,他的周围除六君子外,《词史》又拈出贺铸、朱服、王诜、赵令畤、毛滂等人。后来龙榆生作《苏门四学士词》一文,于此又有展开。其余如周邦彦为首的大晟词人,姜夔为首的清雅词派,顾阿瑛为首的玉山草堂词人群体等等,在《词史》中均有较为明晰的反映。

2.以时代相近的一批词人而聚集成一个词派。如金代词人,《词史》提出金章宗明昌时期,有“明昌词人群”。此派词人有金章宗、党怀英、刘仲尹、刘迎、王庭筠、赵秉文等人。《词史》于赵秉文后断云:“赵秉文《滏水集》出,而明昌词人于此终局也。”此一群体虽未可以流派称之,然而金词最盛时期,即在于此,也可以说对这一词人群体的掌握即意味着把握了金词发展的大势。又如注意到了徽宗时期词风鼎盛,自李元膺至向子等近三十家词人,均为徽宗时人,其意义实已启发了当代学术界的元祐词坛研究、徽宗词坛研究。

3.以相近的身份地位而自成一词人群体。这类论述足以看出刘毓盘是以传统史学的眼光来治词学。正史以纪、传、志、表的体例叙史,《词史》在述各代词人时,先述帝王之词,次宗室,次大臣,次儒林,次其他阶层词人。这种撰述之法虽嫌拘泥,然而也常有所发明。如《词史》论南宋词,先言高宗词,次宗室词,次宰相词,次参知词,次将帅词,次武臣词,次大儒词,次侫幸词,次布衣词,次方外词,次闺媛词。这种论述似无特色,然而表明了宋词的全面创作趋势,也揭示了一些有意思的词坛现象,如大儒词,即指理学家朱熹、真德秀、魏了翁等人词,理学家鄙薄诗文词,而仍作小词,其间心态实可挖掘。布衣词、方外词、闺媛词同样也可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关注。从当前的词学发展来看,已有此研究倾向。

4.因性别、家族及地域相同或相近而成一词人群体。明前女性词人因时代不够集成,而难以成为群体,明清之时,女性词人则夥。《词史》注意到《明词综》录明代女妓词人二十六人,亦注意到晚明沈自征一家女性皆能词,沈家女词人有八人:张倩倩、李玉照、沈宜修、沈静专、沈宪英、叶小纨、叶纨纨、叶小鸾。家族能词者有王安石家族、赵构及其宗室、赵孟家族。以地域言词则有黄庭坚等人的西江派、林鸿等人的闽中词人群体、朱彝尊等人的浙西词派、张惠言等人的常州词派、戈载等人的吴中词派。可见,刘毓盘对词坛的考察是体大而思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