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本体意识的凸现

(一)批评本体意识的凸现

即不再把文学批评看成是文学创作的附属,这种本体意识的确立有助于批评文体独立品格的建立。如周作人在《文艺批评杂话》中明确指出,“真的文艺批评应该是一篇文艺作品”。他还借陶渊明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两句诗来分析文艺批评的特质,认为文艺批评兼具有“奇文共欣赏”和“疑义相与析”的特点,前句诗说的是文艺批评有主观的“趣味的综合”的特点,后一句说的是文艺批评具有客观的“理智的分析”的特点[8]。应当说这一认识非常精辟,同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批评的内涵是大致吻合的。把文学批评写作看作是与文学创作同等价值的另一种艺术创造活动的这种看法在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探讨中也屡见不鲜。比如朱光潜就认为,“批评本身是另一个作品”,“一个作品的最有意义的批评往往不是一篇说理的论文,而是题材相仿佛的另一个作品”[9]。批评家李健吾对批评的独立品格的认识最为精到与深入,他说:“我菲薄我的批评,我却不敢污渎批评的本身。批评不像我们通常想象的那样简单,更不是老板出钱收买的那类书评。它有它的尊严。犹如任何种艺术具有尊严;正因为批评不是别的,也只是一种独立的艺术,有它自己的宇宙,有它自己的浓厚的人性做根据。”[10]这种视批评为独立文体的自觉意识在现代文学刊物的创办中也得到了很好体现。如《创造季刊》从第一期开始,就辟有“评论”一栏,将文学批评作为一种新型文体样式在纯文学刊物上最早表现出来。《小说月报》“创作批评”栏目则从13卷8号到13卷12号共刊登11篇批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