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雕虫诗话》诗学思想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 彭继媛
成书于民国三十五年暮秋的刘衍文《雕虫诗话》,无论是其诗学批评中所显示的现代质素还是古典诗学的批评在传统诗话批评体系中是颇为耀眼的。作者刘衍文(1920—),浙江龙游县人,曾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雕虫诗话》命名源于西汉辞赋家扬雄所言:“雕虫小技,壮夫不为。”即刻意雕琢词章的微小技能是为“壮夫”所不屑的,然刘氏“处此浊世,悲愤交集。虽年事尚少,未敢言衰,而风雨摧春,秋思早透,则其非壮夫也亦可知矣”[1]。言语之中透露出刘氏年少时分身处浊世忧国伤时悲己之怀以及其在烽火连绵的日子里忘却身外安危却能沉浸于古典诗词的诗学追求胸襟。其于《雕虫诗话》自序中阐明诗话具有“取其便利、罗其琐细、用为资料”之佳处。纵览诗话全篇,《雕虫诗话》诗学品评的识见和诗学价值是非常明显的。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浅析《雕虫诗话》古典诗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