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鸩忠记杂剧》

2.《鸩忠记杂剧》

《鸩忠记杂剧》写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坂西拟请已息影十年、闲居北平的蓬莱吴子威将军重新出山,担任汉奸领袖,吴子威不从,闭门谢客,托病不出。坂西数次前来探望,再三述请其出山,消弥战祸,奠定东亚新秩序之意,被吴子威揭露痛斥,狼狈而去。坂西临行时将两丸毒药交与吴子威门下汉奸干启勤,令其使吴子威服下。吴子威被逼无奈,痛国家之危亡,拜祝国民心坚志同,打败日寇,遂服药而死。

剧中吴子威(老生)痛斥揭露坂西(净)侵略本质和累累罪行的一段对白,集中表现了吴子威的民族气节和坚贞性格,也是全剧思想主题的集中体现:

(净)话虽这般说,像将军这样一位英雄,当此世变,似乎还应该有一番大大的作为,岂可自甘埋没?现在中日两国兵连祸结,东亚大局岌岌可危。除了将军,再没有人担得起澄清天下的责任。敝国政府渴望和平,所以命本司令再三敦劝将军出山,消弥战祸,奠定东亚新秩序,使我两国人民得享共存共荣之乐,不知将军意下究竟如何?(老生)哈哈哈哈!(净)将军为何大笑?(老生)我笑长官的话实在有些费解。贵国若要和平,何不先行撤兵,向我政府请和,若办不到,又何必找我吴子威呢。(唱)

【五韶美】这和平,何须盼?兵连祸结谁自愿?明明白白恩和怨,承谢你替打算。俺也有片言相劝,皇军退,敝国安,不费吹灰,河清海晏。[20]

吴子威向坂西出示自撰挽联,表现了坚定意志和铮铮气节:“得意时清白乃心,不纳妾,不积金钱,饮酒赋诗,犹是书生本色;失败后倔强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园抱瓮,真个解甲归田。”[21]这些片段都反映了吴子威的民族气节、大义凛然,也充分反映了此剧的思想艺术特色。

《鸩忠记杂剧》中主要人物吴子威的原型当为吴佩孚,剧中主要情节亦是根据吴佩孚面对日本侵略者威逼利诱、坚决不投降、坚守民族大义、保持操守气节的故事写成。剧中的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坂西,则是日本陆军中将坂西利八郎(1870—1950)。

吴佩孚(1874—1939),字子玉,山东蓬莱人。1931年秋,吴佩孚结束了在四川的四年流寓生活,应张学良之邀定居北平,生活亦靠张学良接济。1935年,日本侵略者搞分裂中国的“华北自治”,吴佩孚坚决拒绝出任傀儡职务。1938年6月,王克敏在北平组建的伪“华北临时政府”和伪南京“维新政府”合并,吴佩孚仍不答应出仕。1939年11月24日,吴佩孚因牙疾复发、高烧不退。12月4日,北平大雪,受土肥原贤二指使,川本芳太郎介绍了一个日本医生为他治疗,吴佩孚旧部、出任伪京津卫戍司令、公开叛国投敌的齐燮元也在场。在日本医生的“医治”下,吴佩孚离奇死亡。目前虽然尚无日本特务故意害死吴佩孚的直接证据,但日本特务机关的介入与这位不受威逼利诱、坚决反对日本侵略的名将的离奇死亡之间有着直接关系,是可以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