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悲喜剧观

三、悲喜剧观

王国维将叔本华等西方的悲喜剧观引进到中国戏曲小说的批评领域内,无疑是有功绩的。但在这里何尝未受传统曲论的影响。早在《红楼梦评论》中,就清楚地表明了他的悲喜剧观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从反对大团圆式的结构入手的。他不满“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后在《宋元戏曲考》中仍以“先离后合、始困终亨”作为批评的一个标准。基于此,他对“《牡丹亭》之返魂,《长生殿》之重圆”,也颇有微词。二,独重《桃花扇》。他的《红楼梦评论》认为中国文学中唯有小说《红楼梦》、戏曲《桃花扇》不落团圆的俗套而具有悲剧精神,并对“有《桃花扇》,曷为而又有《南桃花扇》”提出了批评。正是这两点,梁廷楠的《曲话》也有相似的意见:

《桃花扇》以《余韵》折作结,曲终人杳,江上峰青,留有余不尽之意于烟波缥缈间,脱尽团圆俗套。乃顾天石改作《南桃花扇》,使生旦当场团圆,虽非排场可快一时之耳目,然较之原作,孰劣孰优,识者自能辨之。

当然,梁廷楠所认是从意境说出发,王国维所说是从悲剧观着眼,两者并不完全一样,但在反对大团圆,独重《桃花扇》这两点上,何其相似乃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