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书、借名和“拟意”小说、戏曲作品的大量出现
拟意和借名之作,有陈蝶仙的《媚红楼传奇》[2],写楚蝶、林黛侬事,但只开了头即煞尾,未及展开,事中黛侬小姐作有《媚红楼诗稿》。姚鹓雏的《燕蹴筝弦录》[3]虽是写朱彝尊事,但鸳机与寿姑、嫦姑的关系又俨然一出宝黛钗。徐枕亚在跋中将其与《红楼梦》作比:“《石头记》为千古言情之祖……姚子此作,芳馨悱恻,真欲托影《红楼》,而纯粹处深刻处似又过之。”[4]花奴的《太虚幻境》[5]写春梦生历太虚幻境基本上是对《红楼梦》第五回的抄袭。颍川秋水的“别裁小说”《红楼残梦》[6]写宝玉祭完晴雯后的当晚所历梦镜,也是借题发挥,没什么新意,所表达的意思也还在“写情”方面。按该时段大量出现的写情、哀情、悲情之类小说多有“红楼”影子,特别是男女主人公性格多为宝黛化身。还有毗陵绮缘所作的“反聊斋系列之七”《红楼余梦》[7],也同样是一个红楼大观园的梦境之作。至于《红楼梦》的仿书则以陈蝶仙的《泪珠缘》最为突出。全书九十六回,先后出齐[8]。后三十二回虽稍变为“家庭小说”,但整体上都是模仿《红楼梦》的情节和故事,虽金振铎、汪大可、周之盛等友人在书跋中替他吹牛,“无一事一语落《红楼》窠臼”[9],但却正像是反话。作者自己交待说“二十岁时候,在病中做着消消遣的。从头至尾,不上一个半月工夫”[10],那质量和创意便可想而知了。另有月盦的《红蘅梦》[11],人物关系设置一如《红楼梦》,内容则只截取《红》的故事片断稍有修改,成一短篇,而写主人公“暇复寄情于写情小说中,如《石头记》、《花月痕》以及《牡丹亭》、《西厢记》等院本,无不阅且无不体会入微”又为其仿《红》露一马脚。
戏曲作品有马二(冯叔鸾)编的《红楼梦旧剧》(《叔嫂送酒》、《搜园》和《金屋梦》三种[12])是用红楼原书中事新编的唱词;吴慧玉的《题周郞圃先生红楼梦十二图咏南北曲》[13],是赏周先生所画红楼梦图所作《北新水令》、《南步步娇》诸曲。而纳川在所作《红楼梦道情》[14]中说“懒看青史,喜读红楼,朝朝想象的潇湘馆中,日日神游于大观园内”也在所做唱词中道出自己对《红楼梦》诸人物的理解和评价。另《游戏杂志》1915年第13期“新剧”一栏刊有《滑稽警世红楼新剧:风月宝鉴幕目》[15]并“登场人物表”,从所刊幕目来看是演王熙凤害死贾瑞事。甚至到1944年,《紫罗兰》杂志还发表有《红楼梦》剧本[16],但那时旧派小说早已势头不在。
其他如吴趼人的《新石头记》则是借了红楼中的人名另讲他事,情虎的“奇情小说”《小红楼》[17](又名家庭变)写佳公子上海猎艳事。马二先生的《红楼梦轶闻之一》[18]借芳官、蕊官、藕官三人被老尼卖后嫁人、演新剧的事,借红楼人物写上海怪现状。再芸的《游戏诗:八大胡同捉赌词(仿红楼梦《姽婳词》)》[19]讽刺八大胡同赌博事,虽内容、思想与“红楼”无关,但借都借“红楼”来引人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