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一颗破晓的文坛彗星

五、结语:一颗破晓的文坛彗星

汪石青的性格思想、行事处世中,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与近代特征,从而表现出强烈的先知先觉意义和浓重的悲剧色彩。他一方面坚守着传统观念中的一些重要方式与习惯,如对于忠孝之道、家庭观念的自觉遵守和有意延续,在一些基本观念、基本方式上,与传统思想体系和行事习惯保持着相当直接、相当密切的关系,从而使他与传统士人具有深刻而密切的关联;另一方面,也是更值得重视的一个方面,他又在着意突破传统的束缚,表现出强烈的叛逆精神和异端色彩,敢爱敢恨,个性鲜明,具有挑战和冲击世俗眼光、传统观念的思想意志和实际行动。在承袭传统与解放个性、遵从世俗与指向本心之间,汪石青面临着尖锐的内心矛盾,也与传统社会之间构成了一种强烈的紧张关系。这种难以调和的矛盾冲突虽然以个人生命的意外结束而终结,其结果不能不令人叹息哀婉,但是其中表现出强烈的悲剧色彩和崇高意志、鲜明的个性解放精神、追求和实现个人理想与价值的愿望,蕴含着深刻的时代精神和珍贵的个性解放特征。汪石青实际上是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一曲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世俗走向自我的悲壮之歌,这一象征意义的价值,远远超出了一人一事的过程与结果本身的内涵,从而获得了更加普遍、更加深广的时代意义。

汪石青的戏曲创作,同样带有近现代思想观念冲突变革、艺术手法新旧杂糅的特点;或者说,汪石青的戏曲创作就是其思想观念和文学创作观念的一种表现方式。不论是维护正统、中和雅正的戏曲观念,还是对于自身命运与人生处境的抒写感慨、对于古老爱情故事的重新解读与悲情共鸣、对于贤妻浪子故事模式的回应式阐发以及据此嫁接而成的对近现代反帝爱国时事主题的积极回应,都反映了汪石青戏曲观念与创作中古今交替、中外结合的时代特点。特别是其中出现的政治时事主题、反对外国侵略内容、科学幻想因素等,都集中反映了作品的时代性和政治性。而《换巢记》中将传统家庭伦理故事与近现代反对外国列强侵略、借助月球军事力量使中国打败列强、成为世界强国并主盟世界的情节,虽然在艺术上颇显生硬牵强、幼稚简单,出现了明显的不成熟和不自然状况,却真实表现了作者和许多近代文人知识分子的强国理想。从更广阔的范围来看,这种创作思路和创作模式也是近现代戏曲、小说中时常出现的一种现象。

除了戏曲,汪石青还喜欢并擅长诗歌创作,还创作过一些词和散曲等。汪石青的诗歌创作成就相当突出,最值得注意的是他在诗中极力张扬的思想锋芒和创作风格、着力宣扬的个性解放精神与异端色彩。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汪石青在诗歌上有意效法和模仿龚自珍的思想特点与创作风格,在许多方面带有龚自珍影响的痕迹。从这种现象中既可以看到汪石青思想特点、行事风格与创作追求的倾向性,反映了他性格禀赋的一个重要侧面;同时也反映了处于古近代之际具有标志性意义的诗人龚自珍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产生的深远影响,而这恰恰透露出当时文学创作、文坛状况的一个方面,因而具有值得重视的文学史意义。

总之,由于种种文学与非文学、学术与非学术原因而使其名不彰、尚未应有引起注意的汪石青,是一位在戏曲、散曲、诗词等方面都着意创新、个性鲜明且取得了突出成就的近现代文学家。他以充满悲剧性与崇高感、追求价值独立与思想艺术创造、充满抗争精神与特立独行气质的生命足迹和文学创作,诠释了从传统士人走向近代知识分子的艰辛历程,反映了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巨变、文学深刻转换时期的重要现象和基本趋势。汪石青宛如一颗划破天宇的不世奇才、文坛彗星,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虽然短暂却异常耀眼、转瞬即逝却意味深长、价值独具的人格、思想和艺术光芒。

(本文原载《戏剧研究》第十五期,台湾大学戏剧学系出版,2015年1月)

【注释】

[1]天虚我生编著:《文艺丛编(栩园杂志)》第二集,上海:家庭工业社,1921年7月版。

[2]赵景深、张增元编:《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373页。

[3]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卷首,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2—3页。

[4]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卷首,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3页。

[5]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399页。

[6]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243页。

[7]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396页。

[8]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396页。

[9]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398页。按:当时未为人知晓、汪石青亦未知的“莫等闲斋主人”,据后来研究者考证,可确定为陈尺山(?—1934以后),原名尺山,后改天尺,字昊玉,号韵琴,别署莫等闲斋主人,福建长乐人。所作《病玉缘传奇》刊载于《中华妇女界》第一卷第十期至第十二期、第二卷第一期至第六期,1915年10月25日至1916年6月25日出版,仅刊出二十三出,未完。后有上海中华书局单行本,1917年5月至6月初版。由此可见汪石青对当时戏曲创作情况的关注。

[10]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396页。

[11]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396页。

[12]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396页。笔者对原标点略有调整。

[13]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200页。笔者对原标点略有调整。

[14]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卷首,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3页。

[15]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398页。

[16]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397页。按:“当炉艳”当作“当垆艳”,原刊似有误。一般认为,黄燮清剧作收入《倚晴楼七种曲》中,即《茂陵弦》、《帝女花》、《鹡鸰原》、《鸳鸯镜》、《凌波影》、《桃溪雪》、《居官鉴》七种,另有传奇《玉台秋》、《绛绡记》二种。未知黄燮清尚有《当垆艳》之作,汪石青此语未知何据,详情待考。

[17]青木正儿著,王古鲁译:《中国近世戏曲史》,北京,中华书局,1954年,第475页。

[18]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200页。笔者对原标点有所调整。

[19]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398—399页。按:吴梅《白团扇》最初发表于《女子世界》第三期至第六期,1915年3月5日至7月6日出版,汪石青所说“杂志”当指该刊。

[20]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398页。

[21]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205—206页。按:蔡瀛壶(1865—1935),名卓勋,字竹铭,自号瀛壶仙馆居士,别署吹万室,人称壶公。广东澄海县西门人。与汪石青交往颇多,相知较深。著有《草堂梦传奇》、《壶史》等。

[22]蔡瀛壶:《壶史》下册《史余》部分,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77年版,第10页。

[23]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398页。

[24]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264页。

[25]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264页。

[26]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264—265页。

[27]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265页。笔者对原标点有所调整。

[28]天虚我生编著:《文苑导游录》第五集《小说十》,上海:希望出版社,1936年12月重版,第36页。

[29]天虚我生编著:《文苑导游录》第五集《小说十》,上海:希望出版社,1936年12月重版,第1—2页。标点为笔者所加。

[30]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291页。笔者对原标点有所调整。

[31]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394页。

[32]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393页。

[33]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304页。

[34]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316页。

[35]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467页。

[36]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468页。

[37]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200页。笔者对原标点有所调整。

[38]天虚我生编著:《文苑导游录》第五集《小说十》,上海:希望出版社,1936年12月重版,第33—34页。

[39]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318—320页。笔者对原标点有所调整。

[40]天虚我生编著:《文苑导游录》第五集《小说十》,上海:希望出版社,1936年12月重版,第34页。

[41]天虚我生编著:《文苑导游录》第五集《小说十》,上海:希望出版社,1936年12月重版,第35—36页。

[42]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322页。笔者对原标点有所调整。

[43]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324页。

[44]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324—325页。笔者对原标点有所调整。

[45]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330页。

[46]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412—414页。

[47]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412页。笔者对原标点略有调整。

[48]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414页。笔者对原标点有所调整。

[49]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199页。

[50]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364页。笔者对原标点有所调整。

[51]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370页。笔者对原标点有所调整。

[52]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239—240页。

[53]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240页。笔者对原标点有所调整。

[54]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376—377页。笔者对原标点有所调整。

[55]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卷首,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3页。

[56]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卷首,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4页。

[57]汪稚青辑,余永刚校:《汪石青集》,合肥:黄山书社2012年版,第380页。笔者对原标点有所调整。“烟土披里纯”当做“烟士披里纯”即英文inspiration(今译灵感)之音译,原刊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