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人风格之品第
《词史》共十一章,第二章至第十章述历代词人,所涉词人五六百家之多,刘毓盘对这些词人多有品评,要言不烦,多能深入肯綮。其评词有两种方式:一为独下断语。如评温庭筠词,云“温氏之词,极长短错落之致矣。”[4]此就温氏《河传》一词发言之,实道出温庭筠在词体演进过程中不祧之祖的地位,而非词学界多注意其主题和形式的开创意义。又如评李煜词,云“后主之词……于富贵时能作富贵语,愁苦时能作愁苦语,无一字不真,无一字不俊。”此就本色论词,似亦不同于清代词家,可谓卓识。其他自下断语精妙处,尚有评谢克家、孙道绚、陈允平、周密、张炎、党怀英、白朴等人词,多能抉昧入微,道着痒处。
二为引诸他书评语。《词史》引证浩繁是历来学者公认之特点,然而刘毓盘所引多具深意,自有学术根柢,非一般广为征引而显丛杂之随笔可比。如其引宋以来目录学专书评诸家词,俱能深明词意,而切中要害。如评苏门词人,先引《四库存提要》语,见出苏门之势大,再引《书录解题》,比较苏门代表词人黄庭坚、秦观之词,章法井然,不可谓不具特识。其他所引目录著作尚有《古今乐录》、《崇文书目》、《通志》等十三种。又有引诸词话、词选评语者。凡引词话二十五种,有后来唐圭璋辑《词话丛编》未载者十二种:《词筌》、《乐府纪闻》、《续古今词话》、《历代词人姓氏录》、《填词名解》、《柳塘词话》、《词辨》、《两浙词人小传》、《宋名家词评》、《莼献词话》、《艺苑雌黄》、《词学征微》。如其引沈雄《柳塘词话》评沈谦词云:“其《东江词》有‘板桥南去不逢人,蒙蒙一片杨花雪’之句,谁谓其仅仅言情者乎?”此所引与刘毓盘所录沈谦词恰成补充,《词选》引沈谦《清平乐》(香罗曾寄)词情致缠绵,偏表现沈谦言情一路,而所引词话则表现沈谦亦擅摹写景物,两者恰成映衬。
所引词选有《云谣集杂曲子》、《花间集》、《尊前集》、《蓉城集》、《乐府雅词》、《绝妙好词》、《花庵词选》、《阳春白雪》、《花草粹编》、《词统》、《明词综》、《兰皋集》、《倚声集》等五十种之多。历代主要词选几无遗漏,且注意到1920年代最新发现的《云谣集杂曲子》,不能说刘毓盘的《词史》没有下全面搜集的工夫,这即便置于当今的学术界,也是叹为观止的。其引评诸家词亦颇具法眼,如引《倚声集》评陈子龙词云:“词至《云门》、《湘真》诸集,言内意外,已无遗议。柴虎臣所谓华亭肠断,宋玉魂销,所微短者,长篇不足耳。”陈子龙词极意唐五代之间,专尚小令,且多寄托,刘毓盘引王士禛语恰能体现陈子龙词的这些特征。
其他所引诸书有序跋、注疏、史传、杂史、方志、诗话、诗选、戏曲、乐书、笔记、僧传、道书等各类著述一百七十四种,引述之富,无过于此者。如其评史达祖、高观国词,一引姜夔《梅溪词序》,一引陈造《竹屋词序》,均能得高、史二人词之妙境。姜夔序史词云:“邦卿词奇秀清逸,有李长吉之韵,盖能融情景于一家,会句意于两得。”陈造序高词云:“竹屋、梅溪词,要是不经人道语,其妙处美成、少游不及也。”关于高、史二人之词境,历来学者多有论及,二人词之胜出处亦不外乎姜、陈所论。至于引黄庭坚序小山词,《能改斋漫录》评欧阳修词,《水心诗话》评陈亮词,《瀛奎律髓》评孙花翁词,毛晋跋蒋捷词等,均能探幽阐微,妙合无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