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女性才华的《谢庭雪杂剧》

一、表现女性才华的《谢庭雪杂剧》

《谢庭雪杂剧》不见于几种重要的近代戏曲目录和工具书,如阿英《晚清戏曲小说目》、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傅惜华《清代杂剧全目》、齐森华、陈多、叶长海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均不著录。蔡毅编《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亦未涉及。此剧为周妙中《江南访曲录要》和梁淑安、姚柯夫《中国近代传奇杂剧经眼录》附录《“五四”以后传奇杂剧经眼录》著录,俱存在不准确之处。可知《谢庭雪杂剧》向未引起近代戏曲及相关领域研究者的足够注意和细致考察。

《谢庭雪杂剧》,载《申报》1917年12月31日、1918年1月1日。不分出。署“顾佛影稿、栩园润文”。又有《佛影丛刊》本,上海浦东旬报社,1924年5月初版。《文苑导游录》第二集所收本,上海时还书局印行,1926年6月再版;上海时还书局印行(封面题“上海希望出版社印行”),1936年12月重版。

《谢庭雪杂剧》主要表现谢道蕴对雪咏絮之出色才华。写淝水战后,东晋偏安局面已成,谢安见儿辈多英杰,俊逸风流,堪当大任,颇感欣慰。一日天降大雪,谢安邀侄女谢道蕴、侄儿谢朗兄妹二人一同来煮茗赏雪。三人联诗,谢安出“大雪纷纷何所似”之句,谢朗则应以“空中撒盐差可拟”,道蕴认为哥哥所比相差太远,所对不佳,遂对以“未若柳絮因风起”一句。谢安盛赞侄女道蕴柳絮之高才。

在上述《谢庭雪杂剧》的几种刊本中,只有《文苑导游录》本系将作者顾佛影原作本与陈栩改订本同时刊出,显示了顾佛影原作的最初面貌和乃师陈栩的具体修改、评点情况。这实际上相当于刊出了《谢庭雪杂剧》的两种版本,对于比较考察顾佛影和陈栩师徒二人对于此剧的修改完善、创作过程具有特殊的文献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几处比较重要的修改集中体现了这种异同变化。原作谢道蕴上场云:

侬家谢道蕴,一身福慧,绝世才华;抛罗绮之闲情,洗闺帏之俗艳。雄辞俊辩,曾解小郎之围;巧思灵心,欲夺阿兄之席。今日尖寒砭骨,早飞下一天大雪。侬正待和俺哥哥瀹茗添香,消此冷昼,恰闻叔父传呼,命我等同往前庭,清谈赏雪。少不得随俺哥哥走一趟者。[2]

陈栩对此作眉批云:“自述生平,不应自赞。传奇家每蹈此弊,不可法也。”并将这段文字改为:“侬谢道蕴,正待和俺哥哥瀹茗联诗,消此冷昼,恰闻叔父传呼,则索前来随侍。呀,哥哥,你看这一庭好雪也。”[3]

又原作写谢安、谢朗、谢道蕴三人相见情形云:

(生旦见外介)(旦)叔父万福!(生)叔父在上,侄儿拜揖!(外)快大家过来坐着,不要行礼。看这雪下得愈大了,俺们且团炉煮雪,做个家庭消寒会,点缀点缀,庶不辜负这一场好雪。你二人以为如何?(生)叔父正是雅人深致,侄儿理当待坐,妹妹也愿追陪。(外)既然如此,你们都坐下了。[4]

陈栩在此处作眉批云:“说白嫌有鲁莽气。”并将其改为:“(外转上)好将三尺雪,且试六班茶。(相见介)(外)你兄妹二人来得正好,俺已吩咐冰儿,安排茗盏,赏这一天好雪,你二人意下如何?(生)叔父正是雅人深致,侄儿理当待坐。(旦)侄女也合追陪。(外)既然如此,你二人且坐下了。”[5]又原作谢道蕴有一曲【北沽美酒带太平令】云:

舞轻盈宛似他,舞轻盈宛似他,急煎煎没处抓。恍只是三月青溪戏落花。芳心牵挂,门树尚藏鸦,单少个卧雕楹燕儿闲话。坐银墩鼠将胡拿,点渔矶夕阳愁晒,拂征衣布帆空挂。叔父呵,俺们说什么盐呀絮呀,总惹得梅花惊讶。你不见那白茫茫那一座青山渐大?[6]

此处陈栩有眉批云:“句多生硬,韵多强凑,传奇家最易犯此。”对此曲颇不满意,提出了比较严厉的批评意见,并在修改本中几乎将此曲全部重写,修改为:

扑银栊逗碧纱,扑银栊逗碧纱,一点点趁风斜。恰似三月春风吹柳花。虽然赏鉴家,也难辩是真假。若说是梨花开也,怎的会飞遍天涯?若说是芦花秋夜,怎的在南檐窗下?休波,说甚么盐呀絮呀,总惹得梅花共笑咱,呀,辜负了围炉闲话。”[7]

最后,原作在尾声之后有四句下场诗:“秃笔无花不值钱,与来呵冻写三千。残灯红颠面朝梦,赢得疵郎半晌眠。”[8]此处陈栩作眉批云:“既有尾声,已各下场,不应再有下场诗。”在陈栩修改本中,已将这四句诗删去。可见陈栩对下场诗功能及其与演出者关系的认识,也反映了陈栩对标准的戏曲文体形式的强调。

从顾佛影所作原本《谢庭雪杂剧》与陈栩修改本的不同、变化中,既可见此剧的创作修改过程,特别是初学戏曲创作时顾佛影的水平能力、根柢才情,又可见陈栩的指导提示和修改意见,留下了关于此剧创作修改过程的珍贵史料。对于修改后发表的《谢庭雪杂剧》,陈栩给出了90分的高分,可见对弟子的肯定与鼓励。另一方面,通过该剧原稿本、修改本两种版本的差异性、修改前后的变化,可以看出陈栩、顾佛影师徒二人创作经验、能力、水平和对于戏曲舞台性、文学性、综合性特点理解把握程度的不同,从而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陈栩个人在戏曲观念、创作经验、戏曲教育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谢庭雪杂剧》的几种其他版本均系按照陈栩改订本刊出,包括最早刊本《申报》本亦是根据陈栩改订稿刊印的。因此,《文苑导游录》所刊作者原作本最能反映顾佛影创作的原始情况,对于考察作者顾佛影与老师陈栩之间的切磋交流、对作品的修改提高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极可珍视。

此剧取材于《世说新语·言语》中故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9]谢朗字长度,小字胡儿,为谢安次兄谢据长子。谢道蕴,乃谢安长兄谢无奕女,王羲之第二子王凝之之妻,有文才,所著诗、赋、诔、颂传于世。这是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表彰女性才华的故事,也是后世文学创作中一个经常性的题材来源。

从创作情况和发表时间等可以断定,《谢庭雪杂剧》是顾佛影的早期作品,是作者在乃师陈栩指导下初学戏曲创作时所写。该剧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时,陈栩正在担任该副刊主编,当时顾佛影还不满20岁,可以说还是一名文学青年,因此此剧也带有正在学习创作中的青年新人尝试进行戏曲创作的某些特点或痕迹,从今天仍能有幸看到的《文苑导游录》中的顾佛影原作中可以更充分地看出这一点。

《谢庭雪杂剧》取材于传统文人故事,反映了作者当时作为一名生活在上海的文学青年对于传统戏曲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从作品取材与创作格调中也可以看出青年时期顾佛影的生活情趣、创作态度和艺术趣味。而作品中表现的对于杰出女性才华智慧的欣赏表彰,则可以理解为反映了这位男性青年对于女性才华的关注和对于爱情的向往。凡此都反映了青年时期顾佛影的生活环境、才情禀赋、文学趣味,因此《谢庭雪杂剧》虽然篇幅不长,但是目前所知顾佛影早期创作的唯一戏曲剧本,对于了解和认识他的早期生活和经历、才情与创作具有特殊价值。从更大一点范围来看,这种戏曲题材和创作格调也反映了民国初年身处上海的一批文学青年的生活状态和文学艺术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