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运盛衰之溯由
各代词词境有深浅,词运有盛衰,历来词家较少追溯其中源由,《词史》则每于此致意。前述秋蓬已注意到《词史》关于“北宋词大,南宋词深”的独到见解,其实对于历代词运之转关,刘毓盘均能洞烛入微,道出其中深意。关于历代词运之盛衰,刘毓盘注意到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帝王与词运。如南宋词人之多,刘毓盘认为高宗不仅能词,“而又提倡群工,不遗余力。”又如金代明昌年间词人鼎盛,亦由于“金源灵秀,发泄无余,盖世宗创之于先,而章宗成之于后也。”第二,政治与词运。这是刘毓盘论述较深的方面。南宋词深由于文网太严,南宋词人之多则与当时诗禁有关。刘毓盘引《瀛奎律髓》云:“诗禁作,孙花翁之徒皆改业为长短句,而词乃大盛。”虽引他人之言,亦可作刘氏观点。又如论词弊于元,曰:“言词者必曰词弊于元,而不察其病之所在。张氏没后,元室亦衰。能曲者愈多,而词人愈少。王降而风,可以窥世变焉。”第三,文化交流与词运。如第七章《论辽金人词以汉人为多》注意到辽金与宋通和后,“宋使被留者,以文化开其国元”。而当时所编的几种总集,汉人占绝大多数。第四、选本与词运。刘毓盘在《论清人词至嘉道而复盛》章中尤其注意到这点。如论嘉庆以来词学复盛之因时,分别述及张惠言《词选》、周济《宋四家词选》、周之琦《心日斋十六家词选》、陶梁《续词综》,认为“嘉庆以来,词学复盛,职此故也。”其结论或有偏颇,而关注之角度实为深微,后来龙榆生作《选本标准论》则有更深入的阐发。第五、词人与词运。刘毓盘也注意到特定时期某一词人的创作与词运之转关。如明万历间张杞词,刘毓盘引《词统》评云:“西蜀南唐而下,转而开两宋之派。花间致语,几于尽矣。万历间,黄陂张迂公起而全和之,使人不流于庸滥之句。谓非其大力欤?”刘毓盘显然也认为明词自万历以后,词境一新,词运亦变,而张杞则为其中关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