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正秋在上海的戏剧活动
2025年09月26日
郑正秋在上海的戏剧活动
澳门科技大学 赵海霞
郑正秋,原名芳泽,号伯常,别署药风,广东潮州人。祖父郑介臣在鸦片战争后赴上海经商,开了一家郑洽记客栈,成为沪上巨富。郑正秋即出生在这样一个富裕家庭,父亲为光绪年间进士,曾任江浙盐运使。
郑正秋十四岁肄业于上海育才公学,稍长经商,改入仕途,又以清政腐败,转身投入戏剧评论。1910年起,首在《民立报》上发表《丽丽所戏言》、《丽丽所伶评》,此后几年间,于《民权报》、《民权素》、《中华民报》、《新世界》、《药风日刊》等报刊连续发表有关戏剧的消息和评论,同时陆续组织新民新剧社、大中华新剧社,创立“药风剧学馆”,从事新剧的编、导、演和教学活动。1922年,进入电影界,与张石川、周剑云等组建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亲自编导了近六十部影片,为我国早期电影事业做出杰出贡献,被称为“中国电影之父”[1]。但郑正秋早年从事的戏剧事业也成就非凡,尤其是新剧编演和戏剧评论,周剑云有《郑正秋传》云:“沪上报纸之有剧评,自君始。”[2]郑正秋早期在上海从事的戏剧活动可以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