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

四、结语

海上小说家基本格局确立的时候,也正是有关“小说家”的评介达到高潮的时刻。由以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1920年前后声名正盛的小说家的创作实际上代表了当时的小说风尚和潮流;小说家之间的互相推毂以及越来越多的评论者加入到对“名小说家”的评论中来,都说明大家对这些“名小说家”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和认识。只是,虽然“名小说家”们自认是追随吴趼人、曾朴等晚清小说家的创作道路,但是他们自己对小说的评价标准却因过多的戏谑轶事文章而变得模糊,而来自其他评论者的评价也因过分强调小说家的社会责任而驱使“名小说家”们走向“自由创作”的反面,最终导致了刚刚清晰的“小说家”格局迅速解体。

【注释】

[1]大胆书生:《小说点将录》,《红杂志》1922年第1期。

[2]王锦南:《小说家别传》(上、下),《游戏世界》1922年第14—15期。

[3]蓬壶:《续小说家别传》,《游戏世界》1922年第18期。

[4]郑逸梅:《著作家之斋名》,《红杂志》1922年第11期。

[5]潘寄梦:《著作家之斋名对》,《红杂志》1922年第19期。

[6]郑逸梅:《稗品》,《红杂志》1923年第20期。

[7]蒲梢:《杂感》,《文学旬刊》1925年第155期。

[8]徐天啸:《俞天愤》,《小说日报》1923年1月31日。

[9]王钝根:《本询刊作者诸大名家小史(续)·林屋》,《社会之花》1924年第2期。

[10]范菊高:《评名家小说集》,《半月》1923年第22期。

[11]寂寞徐生:《评近代小说家》,《唤群特刊》1926年第5期。此文乃由寂寞徐生1921年1—8月在《申报·自由谈》所连载的《小说丛谈》删节而成。

[12]凤兮:《海上小说家漫评》,《申报·自由谈》1921年1月23、30日。

[13]马二先生:《我所佩服的小说家》,《晶报》1922年8月21、27日。

[14]吕碧城:《评凫公小说集》,《民言画报》1930第47期。

[15]毅真:《几位当代中国女小说家》,《妇女杂志》1930年第7期。

[16]刘渭贤:《说小说家》,《礼拜六》1923年第198期。

[17]何海鸣:《小说家之妻》,《红杂志》1922年第11期。

[18]大胆书生:《小说点将录》,《红杂志》1922年第1期。

[19]大胆书生:《小说点将录》,《红杂志》1922年第5期。

[20]寂寞徐生:《评近代小说家》,《唤群特刊》1926年第5期。

[21]大胆书生:《小说点将录》,《红杂志》1922年第1期。

[22]蒋吟秋:《五味与小说家》,《红霞》1923年第4期。

[23]周庸安:《最近名小说家乱评》,《良晨》1922年第1期。

[24]沈菊如:《小说家月旦》,《良晨》1922年第3期。

[25]林蕴华:《零评几个上海小说家》,《良晨》1922年第2期。

[26]周庸安:《最近名小说家乱评》,《良晨》1922年第1期。

[27]马二先生:《我所佩服的小说家》,《晶报》1922年8月27日。

[28]蛙鼓:《全国小说名家专集》,《晶报》1923年8月15日。

[29]袁寒云:《看了〈全国小说名家专集〉以后》,《晶报》1923年8月24日。

[30]马二先生:《〈我所佩服的小说家〉识语》,《晶报》1922年8月16日。

[31]丹翁:《马二春秋》,《晶报》1922年8月30日。

[32]马二先生:《未完稿致歉》,《晶报》1922年9月3日。

[33]马二先生:《我所佩服的小说家》,《晶报》1922年8月21日。

[34]镜水生:《小说杂谈》,《星期》1922年第39期。

[35]仲明:《杂感》,《文学旬刊》1925年第155期。

[36]徐国桢:《谈谈小说家》,《红玫瑰》1926年第40期。

[37]程瞻庐:《小说家与社会》,《红玫瑰》1926年第40期。

[38]絜庐:《在野之小说家》,《国闻周报》1929年第49期。